2015年,马斯克稀有的对着苹果公司破口大骂。
其时他在承受《德国商报》的采访时暗示:“被特斯拉裁减的废材都去了苹果,若是你在特斯拉混不下去,那就去苹果上班吧。”
马斯克那么愤慨是有事理的,因为苹果公司那时也造定了一个十分宏伟的电动汽车项目,那个造车方案不只要倾覆电动车,还从特斯拉那里疯狂的挖人才。
其时挖的有多狠呢?
按照统计,从2014年起头,苹果就对准了特斯拉的人才库,在5年的时间里疯狂招揽了300多名高本质人才,上至特斯拉手艺副总和首席设想师,下至项目主管和工程师,只要苹果有需要的,都不吝代价挖过来,以至对一些员工间接给出特斯拉6倍的工资外加25万美圆的签约奖金,出手十分豪横。
相反,特斯拉其时正在产能爬坡的关键期,成果遭到苹果公司挖墙脚,马斯克很生气,所以他不断在媒体上痛骂苹果和库克不厚道。
其实他还实有点冤枉库克了,苹果公司挖的可不但单是特斯拉的人才,他们造车项目有上千员工,全都是他们从福特、群众等世界级车企那里招揽来的,并且良多都是那些车企的大牛,以至灵魂人物。
其时就有人说:苹果造车项目集合了造车界人才的残山剩水。
那句话当然有些夸大,但是也申明了苹果造车的决心有多大,他们最后将那项造车项目称为“泰坦方案(Titan)”,那个方案的野心十分大,被苹果内部一致评价为:苹果公司划时代做品,以至能够颠峰现有电动车手艺。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苹果泰坦方案仅仅2年就是失败了,而他们划时代的造车方案逐步破产,连1辆车都没消费出来,当初花巨资招揽的人才也走得差不多了。
而被他们挖墙脚的的特斯拉,已经成为全球最顶尖的电动车公司了。
那么问题来了:苹果造车方案到底有多宏伟?为啥特斯拉能做到的工作,苹果公司却做不到?它们又是若何失败的?
苹果对造车那件事十分的保密,他们历来没有对外鼎力大举宣传,就连“泰坦方案”也是他们向老美交通部申请试车才被群众发现。
于是2014年时,苹果公司一个十分宏伟造车方案:“泰坦方案”才展示在各人的面前,同年,中国的蔚小理、PPT造车之国法拉第将来等中国造车新权力也紧随其后,参加战局。
但是比拟于蔚小理,苹果的“泰坦”项目不管在理念仍是在设想和定位上,都要激进的多。
起首说下激进的理念,那款汽车定位是L5级此外全主动驾驶。
主动驾驶能够分为5个品级:别离是L1-L5,此中L1是辅助驾驶,意思是车辆仍需要驾驶员控造,汽车只要一些定速巡航、主动停车等辅助功用;L2级别之后汽车主动驾驶的功用就越来越多,到了L5就是完全的主动驾驶。
人类不需要任何控造,车辆完万能替代驾驶员,而苹果的泰坦方案就是想要造出如许的汽车。
要晓得,就算是主动驾驶手艺最牛的特斯拉和谷歌也不外在L2级别罢了,而苹果的造车方案却要将它一会儿提拔三个品级。
所以他们才将苹果汽车当做一个跨时代的做品。
除了理念激进外,他们的设想也很激进。
因为苹果汽车想要实现完全主动驾驶,所以车辆就不需要标的目的盘和脚踏板了。
于是苹果的那些天才在设想汽车时,就将标的目的盘和刹车、加油系统等都去给掉了,间接将汽车整成电视里科幻产物,大要就像下面如许:
但是那还没完,它们的定位同样激进。
苹果汽车的订价是12万美圆的奢华汽车,做为比照,其时特斯拉刚刚推出的奢华汽车model S,售价不外8万美圆起,苹果汽车比它还高了4万美圆,并且还要在2020年就实现量产。
也就是说,在苹果泰坦方案里,苹果汽车是一款安身于高端、具有史无前例的驾驶体验和设想感的汽车。
比拟于特斯拉和其他世界车企的造车规划,苹果的泰坦方案确实十分激进,若是可以胜利,也许实能像当初的苹果手机一样,震惊全世界。
固然在良多人看来那个方案可能有点想当然了。
但现实上,苹果也有本身的底气。
泰坦方案胜利的关键在于亮点,一点是主动驾驶,还有一种是造出优良的汽车。
在主动驾驶方面,它的核心是算法,通过人工智能不竭进修,当它到达和人类一样智能时,就能够实现L5级此外主动驾驶。
而算法的核心是芯片和软件,苹果公司在那两个方面恰好拥有十分大的优势,他们设想的Apple系列芯片已经到达3nm性能,远超其他车企,而软件系统更是被消费者称赞。
所以在苹果看来,他们若是想造车,潜力必然比其他车企还要大。
为了赶在2020年量产,他们起头了大规模招兵买马,从各大企业挖人,团队规模到达1000人,此中有福特、奔跑、特斯拉等车企的高管和手艺大拿,再搭配上苹果的芯片和软件团队,账面实力十分的奢华。
除此之外,每年苹果还会拿出70亿人民币(10多亿美圆)做为“泰坦项目”的研发经费。
然而恰是如许一收军多将广、粮草充沛的团队却败得乌烟瘴气,别说造出划时代的电动车了,就连一辆实正的样品车都没造出来。
苹果汽车成为业内更大的笑话,良多人都在想,如许一个团队,那么多的资本砸下去,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被玩坏的呢?
有些人可能会说是主动驾驶太难了,所以苹果也力所不及,但是那只是此中一个原因,因为就算再难也不至于连样品车都没造出来。
究竟结果同期成立的蔚小理已经将旗下的电动车销往海外,就连被我们戏称“PPT造车”的贾老板都已经把公司胜利搞上市,而且量产了好几辆车,而被苹果挖墙脚的特斯拉更是成为电动车的无冕之王。
所以主动驾驶难度高只是此中之一,苹果一定存在诸多更大的问题,而那些问题都藏在苹果造车的汗青里。
苹果泰坦方案是在2014年起头的,但是它们在2013年其实就已经规划造车方案了。
其时他们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颁布发表了“iOS in the car”方案,意思就是要做汽车版的IOS系统,那个系统能够将苹果手机以及硬件生态和汽车毗连起来,如许乘客就能够在汽车上利用苹果打德律风、看片子、找地图等等功用。
不外苹果担忧其他车企不共同,于是耍了个小心眼,他们并没有透露本身要造车的方案,而是说IOS汽车版系统能够整合到汽车的车载系统中,就像一个超等APP一样,其实不影响到汽车的自主性。
因为苹果的消费者十分多,若是影响较小,那些车企天然是愿意合做的。
于是苹果“iOS in the car”方案刚刚出炉就大获胜利,先后与法拉利、奔跑、路虎、宝马等世界级车企达成了合做。
2014年,苹果为了扩大影响力,将“iOS in the car”正式改名为“CarPlay”。
但是让良多车企没想到的的是,在那一年,苹果与老美交通部沟通时的文件不测泄露了,“泰坦方案”那才浮现出水面。
也恰是从那起头,苹果泰坦方案起头遭碰到滑铁卢。
苹果泰坦方案的首任负责人是苹果产物设想副总:扎德斯基,他以前是福特汽车的工程师,后来跟从乔布斯参与初代iPhone设想项目,因为才能出寡,一路上升做到副总。
成果当他接手后,就碰到了造车途径问题。
其时电动车有两种开展形式,一种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传统造车形式,他们以硬件为主,先研发电动车,再渐渐开展主动驾驶,而另一种则是以谷歌为代表的互联网形式,他们以软件为主,先研发主动驾驶,再去造车或者找他人合做造车。
那两种做法各有优势,先造车能够一边卖,一边开展主动驾驶手艺,而先研发软件再造车,能够集中精神霸占难点,苹果曾经就凭仗流利的系统造出革命性iPhone手机。
苹果造车团队的内部也在那两种途径上纠结。
不外扎德斯基是传统车企工程师出生,在他看来主动驾驶是比力难的,而造车相对简单一点,苹果应该务实一点,先走传统途径,再凭仗苹果强大的软件优势超越其他车企。
最末苹果选择了更为稳妥的先造车形式。
如许的规划确实没有什么弊端,但是在怎么做上,苹果却呈现问题。
因为苹果自己没有造车经历,所以他们就想着复造手机的供给链形式,也就是找代工。一起头时,他们看上就是世界级车企,因为只要世界级车企才气造出他们满意的高端车型。
在询问一圈后,宝马汽车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
2014年,有媒体就透露出苹果正在与宝马停止洽商合做造车的事宜,苹果的造车团队十分重视此次时机,派出了数百名的成员与宝马停止洽商细节问题。
可惜的是,两者洽商很久,但仍是告吹了,原因是因为合做造车的的归属权问题。
那个新闻透露的动静其实不多,但是既然是归属权问题,我们大致也能猜出两者的心态。
苹果对供给链不断十分强势,他们对果链具备绝对的掌控权。
或许在他们看来,他们要造的车是革命性产物,若是主动权都不克不及掌握在本身手里,那还能叫啥革命性产物,所以他们天然希望复造苹果手机的供给链形式,也就是苹果掌握绝对主动权。
而宝马的概念必定就是相反的,苹果再凶猛,在造车那件事上也是个弟弟,他们做为世界级的车企,怎么可能甘愿宁可做苹果的代工场呢?
于是宝马只能回绝与苹果的合做。
在那之后,苹果不断没找到适宜的厂家。
2016年,德国商报又爆料出苹果向奔跑提出合做恳求,两家在停止了一段时间的会谈后,奔跑判断回绝了合做,原因是担忧和苹果合做对供给链的要求过分苛刻,会沦为苹果的打工仔。
说白了,苹果的供给链形式过于蛮横,又想要倾覆现有的汽车手艺,其他的一线级车企要么惧怕培育敌手,要么底子就不鸟它们。
因而,苹果泰坦方案在第一步就遭遇了庞大的障碍,并且是无法处理的问题,除非找通俗车企合做,但是那样的话,就会降低对汽车的品量,从而影响他们关于高端汽车的定位。
那个立誓要倾覆电动车的方案还没起头动身就抛锚了。
2016年,苹果造车项目标负责人扎德斯基告退,接替他的是曼斯菲尔德(Mansfield),他也是苹果的高级手艺副总裁。
不外他更倾向于“先软件再硬件”的形式,认为苹果应该应该集中本身软件上优势,开发主动驾驶系统,而不是去做更不擅长的工作。
尔后苹果公司将泰坦方案的目的砍了一半,不再固执于造车,而是将重心转到主动驾驶上。
但是想要实现完全主动驾驶难度也很大,尤其是刚起头的2年,几乎步履维艰。
以2018年为例,苹果在加州停止的主动驾驶测试里程只要不到8万英里,远低于谷歌的1000万英里,在所有的测试企业中排名倒数第一,而且底子无法做到所谓的全主动驾驶,尤其是复杂的十字路口,几乎每分钟都需要人工停止干涉。
除此之外,苹果在主动驾驶过程中也碰到了许许多多的弊端。
好比他们用的汽车是其他厂家的,与自研的主动驾驶其实不契合。
还有数据存储问题。
按照统计,主动驾驶汽车每测试1公里里程,就会产生1GB到5GB的数据,那些数据比力敏感,一般是存在到苹果的云办事器中。
而苹果为了加快进度,同时摆设了几辆车停止测试是常态,也就说它们无时无刻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
但是因为苹果在云办事器上的投入其实不高,所以不敷以支持起那些数据。
总之苹果在转向软件为主的初期,也没有获得太大的功效。
刚好此时苹果遭受了内忧外患的窘境,2018年,苹果销量突然陷入停滞。
而华为手机不只以30%的增长率敏捷冲上世界前三,只差一步就能够超越苹果,它们的高端机还在不竭侵犯苹果的市场份额,让苹果感应十分的惶恐。
除此之外,在电动车范畴,特斯拉model 3每周产量疯狂飙升到5000辆,成为该车型的销冠。
面临前有强敌,后有逃兵的窘境时,苹果内部也急眼了,他们关于造车项目产生了思疑,尤其是主动驾驶的进度让良多苹果高管相当不满意。
他们希望造车团队能改动现状,尽快研发出功效。
于是在2018年后,苹果再次对准特斯拉,将他们的工程副总费劳德(Doug Field)挖了过来担任苹果造车的负责人,而他已经是苹果造车团队的第三任负责人了。
费劳德是特斯拉首席工程师之一,不只参与了model 3的设想工做,还帮忙model 3实现了量产。
苹果公司将他挖过来,就是帮忙苹果汽车尽快实现量产。
但是因为泰坦方案的失败,他们固然想重启造车方案,不外因为目的再次缩小,不只放弃本身造车,并且避开合作剧烈的小车,选择了先规划大巴车,希望通过积累经历,再实现造车梦想。
2018年,苹果与群众达成协议,他们能够将群众旗下的新款面包车(T6 Transporter)改拆成为苹果公司班车,然后再测试无人主动驾驶功用。
然而即使把目的放低那么多,可苹果照旧失败了,他们的研发进度不断无法令人满意,还浪费了苹果造车团队大量精神。
在履历一段的痛苦期后,那个项目标合做也不了了之了。
那下连苹果内部对造车项目也产生了很大的量疑,大部门人认为苹果造车就是个笑话,没有一个明白的指导人,没有一个明白的方案,以至连明白的目的都没有。
在表里动乱之下,苹果造车团队也急了。
2021年他们十分焦急的重启造车项目,起头了广撒网的形式,一边继续找其他车企合做,不再固执于一线品牌,而是降低尺度,将合做目的定在韩国现代、本田等企业。
然后另一边本身构建财产链,找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希望他们为苹果汽车零丁开拓一套消费线。
说白了,苹果照旧想要当供给链的老迈,不论是对韩国现代,仍是中国的电池企业,他们都没有放弃主导权的意思。
然而,事实证明苹果在手机上或许能压榨其他企业,但是在汽车上底子就行欠亨,中国两家企业很判断回绝了苹果,其他的车企也差不多,要么间接回绝、要么迷糊其辞想要争取更多的利益。
其实也不克不及怪中国电池企业,宁王和比亚迪的电池都求过于供,还用得着给你打工,当你苹果的马仔吗?
总之苹果抱得希望越大,绝望就越大,绝望越大,造车的团队的紊乱就越大,团队的负责人又发作了屡次变动,员工要么流失,就连苹果汽车13名高管中,都有7名颁布发表去职,以至传出来苹果闭幕造车团队的新闻。
2022年,苹果末于承受现实,完全放弃当初泰坦方案的目的,将主动驾驶的目的从L5级别降到了L2级别,连结与其他车企一致,然后外不雅设想也不再逃求高峻上的科幻感,而是加了标的目的盘和脚踏的通俗汽车。
说的残酷点,就是苹果被迫认可他们已经不再是一家有缔造力的公司,不再是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也无法做出改动世界的产物。
那么苹果造车项目还能胜利吗?
谜底当然能够了,因为华为就是更好的例子。
他们更大的问题是目的不实在际,他们既要革电动车的命,还要找世界级汽车合做,那不就是打了他们的一巴掌,还告诉他们我打你,你不克不及还手吗?
他们当然不肯意了。
华为也碰到过同样的问题,在颁布发表进入汽车行业后,不断遭到国内汽车巨头的排挤,于是他们找到了小康汽车停止合做,最末造出了具有华为基因的问界汽车。
而苹果完全能够进修华为,不要试图超出于车企之上,同时放弃和欧美车企合做的念头,找中国车企和供给链合做。
在我看来,中国才是苹果造车更大的希望。
因为中国已经在电动车财产链上占据绝对的主导权,没有了中国供给商撑持,苹果照样得歇。#在头条看见相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