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和国“双院士”的信息可以查看以下链接
【共和国“双院士”34位简介(截至2022年底)
[1955-2023年,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增选]
1、“双院士”信息健在
在共和国的“双院士”中,年龄最大的是吴良邈院士,现年102岁;年龄最小的是路永祥院士,现年82岁。
按出生年月排序
附件:已逝世的“双院士”信息
按照逝世年月排序
“双院士”简介健在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系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工程系院士。1922年5月出生,102岁,江苏省南京人,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主要从事建筑教育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全国最高科技奖项以及“改革先锋”的获得者。
沈志云,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系院士和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输工程系院士。1929年5月出生于湖南长沙,95岁。铁路机械工程专家主要从事机车动力学研究,为中国新一代高速列车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顾诵芬,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系院士和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输工程系院士。一九三十年二月出生于江苏苏州,现年94岁,是飞机设计领域的专家,主要从事空气动力学、飞机机械与飞机设计研究,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全国最高科技奖项获得者。
石元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系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农业系院士。1931年2月出生于湖北武汉,现年93岁。土壤学专家主要从事土壤地理学研究,为我国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和平原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系院士和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系院士。1931年12月出生于山东荣成,92岁。系统工程专家主要从事最优控制系统理论、参数分布控制理论和人口控制理论的研究。建立的人口控制理论对于解决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控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王越,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系院士和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系院士。1932年4月出生于江苏丹阳,92岁。信息与通信系统专家主要从事中国火控雷达的研究,为推动中国相关国防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俊亮,1933年10月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系院士和中国工程院信息电子工程系院士,现年90岁。他是一名通信电子系统专家,主要从事网络智能服务领域的研究。中国智能通信网络的开拓者为中国计算机通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永坦,1936年12月出生于湖北武汉的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系院士和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系院士,现年87岁,电子信息工程专家,主要从事雷达整体、信号处理研究,全国最高科技奖项以及“时代楷模”的获得者。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地理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院士。193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泰县,现年84岁。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主要从事测量误差理论和处理方法的研究。他创造的“李德仁方法”科学解决了百年难题,为我国测绘遥感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系院士和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输工程系院士。1942年4月出生于浙江宁波,82岁。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主要从事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为机械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