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正在搅动一汪春水。
最近,马斯克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最早可能会在2025年底前正式出售,这引起了轰动。人形机器人真的会来到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科幻电影场景吗?
从字面上看,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场景深度融合的载体。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的终极形式,被业界认为是继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时代的出路。
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40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掀起融资浪潮
VC/PE一个接一个地涌入这条科幻赛道。根据投资界的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融资已经达到数十项。
更多典型案例出现。投资界了解到,3月份,智源机器人关联公司上海智源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发生了工商变更,新股东红杉中国、M31资本、SAIC风险投资共同参与了智源机器人新一轮融资。
在这家公司的后面,有一个90后——前华为的“天才少年”、B站up主稚晖君彭志辉,拥有250万粉丝。2022年12月,他宣布离开华为。随后,彭志辉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闫维新一拍即合,成立了智元机器人。就具体分工而言,闫维新主要负责人形机器人的“身体”,而彭志辉则负责人形机器人的“大脑”。
智元机器人自成立以来,已经获得了多轮融资,成为创投圈年度最热门的项目之一。
另外一位90后王兴兴也出现了。今年二月,宇树科技宣布完成B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金石投资、源代码资本、老股东深创投、中网投资、容亿、敦鸿、米达钧石投资,融资近10亿元。
这是一个从大学校园开始的创业故事。出生于浙江宁波,王兴兴从小就擅长各种小发明,在浙江理工大学学习时可以独自制作人形机器人。2016年,他创办了宇树科技,开始了机器人创业。多年来,宇树逐渐从一人三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一家拥有数百人的公司,在全球高性能四足机器人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重要里程碑。
此前,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3年12月29日,优必选正式登陆港股,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最新市值超过770亿港元。经过国内机器人蛮荒时代,优必选已成为第一家能够实现商业化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商。Walker X已经出口到沙特未来城市。
今年4月29日,优必选牵头开发的“天工”机器人平台,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尺寸纯电驱动拟人化运行,当天优必选盘一度上涨20%以上。
融资仍然火爆。上月,帕西尼感知技术完成了A 轮融资、北汽产业投资、南山战新投资、盈富泰克投资;年初,星动时代获得天使轮融资超过1亿元,由联想风险投资、金鼎资本、清控天诚投资、老股东世纪金源投资。如果时间线延长,可以看到到达机器人、傅利叶智能、乐森机器人等创业公司已经挤满了投资机构。
城市竞赛
全国各地也特别喜欢这个未来产业。
今年年初,目标规模100亿元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落地北京经济开发区,将围绕国家和北京机器人产业相关领域的战略布局进行直接股权投资,重点投资机器人本体、产业链零部件、产业链创新应用等领域。
北京经济开发区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地,汇集了110家机器人企业,形成了覆盖核心部件、整机应用的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体系,正在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创新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集成应用新高地和产业生态示范地。
深圳也来了。前不久,深圳宝安区发布了产业投资指导基金子基金管理机构招聘公告。在基金投资方面,选定的子基金产业集群领域重点分为五类,其中一类先进制造基金明确提出重点覆盖智能机器人(重点包括具体机器人)。
此前,深圳“20” 8“产业集群升级2.0版,调整机器人产业——将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调整为机器人产业集群,为未来产业增加智能机器人产业。结合产业发展成熟度,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在5-10年内实现倍数增长。
上海也扩大了这一举措。2024年4月,上海全球投资促进会议召开,发布了2024年“投资上海”政策包,其中最受风险投资圈关注的是1000亿母基金。母基金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推动,重点关注产业基金,重点关注集成电路、生物医学、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关注集成电路、创新药品和高端医疗器械、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广州已经布局好了。去年9月,广州两大母基金成立了第一批合作合同。其中,规模1500亿元的广州工业母基金主要投资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设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新消费等领域。
更多的城市正在整装待发。今年3月,安徽省人工智能主题基金子基金管理机构招聘公告发布。文件明确,子基金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智能机器人;此前,河北省20亿机器人产业基金征集子基金管理机构和储备项目要求子基金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投资不低于子基金可投资总额的60%...机器人产业争夺战上演。
产业争夺战
首先要从产业政策入手。
更重要的是,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文件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系统初步建立,一批关键技术,如“大脑、小脑和身体”取得了突破。培育2-3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企业和一批专业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群,培育和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
早些时候,“上海市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指出到2025年,将明确一个总体目标,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推动三大突破,在品牌、应用场景和行业规模上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个行业一流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相关行业规模;搭建三个公共服务平台,智能机器人检测与中试验证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制造创新中心、通用机器人工业研究院等。;推动制造业重点行业500台/万台工业机器人密度,显著提升机器人行业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与此同时,《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提到要加快人形机器人的布局,对标国际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支持企业和高校开展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和关键部件的研究和工程化,加快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打造通用智能底层软件和接口、通用硬件开发配套设施等基本条件,以人形机器人小批量生产和应用为目标,突破人形机器人通用原型机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
然而,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目前国内的人形机器人还处于早期阶段。由于AI算法能力、核心硬件能力、制造成本等各种限制,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如果一个机器人想要模仿人类,准确地做出各种动作和行为,他需要在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
然而,黄仁勋在最近的一次对话中预测,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主流,价格将与廉价汽车相似。也许,人形机器人离进入千家万户不远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