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起大桥事故,今日沥心沙大桥被撞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仔细想一想,这里面还是有很多学问。船舶撞桥的概率有多大?如果是长江大桥这样的重量级桥梁被撞塌,会是什么后果?实际船舶航行中是如何防止撞桥事故的呢?
根据资料统计,国内外的桥梁被船撞塌的事故概率,约为0.8起每年,也就是说几乎每一年都会有桥被船撞塌。发生碰撞但没有造成桥梁坍塌的情况,更是数不胜数。就拿武汉长江大桥来说,1957年建成至今,已经被船撞了80多次,其中9成以上是撞击的桥墩,好在桥梁质量过硬,至今安然无恙。当然也有损失惨重的案例,比如2007年的6·15广东九江大桥坍塌事件,就造成了8人从桥上落水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500万元,这还没算上陆运和水运中断,带来的间接损失。相关数据表明,船撞桥的事故中,人为失误占到了78%,环境原因占到了16%,而技术故障仅占到了6%。这其实跟公路事故很类似,人祸总是主要的。
那在实际的航运中,是怎么尽量避免人为失误导致撞桥的呢?其实如今大部分船舶上,都安装有一个叫做AIS的东西,这种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可以准确显示航道中每一艘船的状态,当船舶距离大桥一定距离的时候,就会发出警告,提醒驾驶员向海事交管部门汇报船舶状态,交管部门根据汇报的吃水深度,水面高度等等信息,结合实时的水文数据,指导船舶安全通过大桥。这个流程就像公路上的红绿灯,至少就能确保过往船舶不会因为超高撞击桥梁,也不会因为吃水太深而导致搁浅,大大降低撞桥事故的发生。
那么如果一艘货船到达目的港,必须要通过某个大桥,但确实有超高了,应该怎么办呢?这种情况还真的是非常常见,比如大型海轮往内陆运输货物,但无法通过某个长江大桥,就只能在下游的码头进行转运,把货物分装给多条小吨位的船,然后再向上游运输。再比如宜昌制造的大型船舶 ,要经长江航道出海,但无法通过武汉的长江大桥,就只能在过桥之前向压载舱或货舱内注水,压低船的高度,有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切割或放倒船顶的高耸物,满足过桥的要求。当然,如果是常年在长江航道航行的船舶,在制造时就可以根据航道的特性,甚至是三峡的过坝要求来进行制造,以免给后续的使用带来麻烦。
以上这些都是从船的角度,来解决撞桥问题,那从桥梁建设的角度,又有哪些解决办法呢?由于撞桥事故八九成都是撞的桥墩,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只要桥墩足够的少,撞桥的概率不就大大降低了吗?因此越来越多的悬索桥和斜拉桥就出现了,而且跨度也越修越大,最大跨度已经超过1500米。比起早年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的,8墩9孔跨度128米相比,已经有了质的改变。现在新建的长江大桥,即使不能一跨过江,也会采用工程手段,设置一个跨度较大的主航道,方便船舶通行。比如去年开通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就设置了一个宽度1092米的主航道,可以说根本不给你撞桥墩的机会。相同的道理,为了避免船舶过高撞到桥的梁体,现在桥梁的净空也越修越大,通航能力自然也越来越高了。
这些都是从避免撞桥的层面来考虑的,但谁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因此如何减轻桥梁被撞后产生的不良后果,工程师们也花了很多心思。比如为了保护桥的梁体,工程师们研究了船舶撞击破坏的特性,对桥梁的底板等薄弱部位进行了加强设计,以承受一定的冲击力。对于风险更大的桥墩,也会根据航道的通航能力,按照承受一定吨位船舶撞击,而不被破坏进行设计。有条件的情况下,还会给桥墩配置一个防撞设施,一般是一些柔性的结构,当船撞击到桥墩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避免桥墩主体的损坏,降低撞桥损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