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云计算平台、大数据资源,智能识别道路交通状况

泸州33,000公里的村道有“AI交警”

村里有“AI交警”,事故数量急剧下降!  第1张

●道安守护系统“农村电子劝导员”涵盖感知源建设、视频AI巡逻、二级AI分析、实时语音预警等元素。

●该系统具有无戴头盔识别、超载识别等功能,支持道路交通安全的场景智能识别

●不仅可以自动说服乡村道路上的交通违法行为,实时监督道路上的显性交通违法行为,还可以准确锁定交通违法者,对违法行为进行闭环处理。

2022年7月起,在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的统筹下,四川省泸州市公安局历时两年,建立和推进“农村电子劝导员”道路安全守护体系,逐步建立农村交通“安全网”。

5月份,泸州市江阳区梨花村正忙着农事。一个村民骑着摩托车在村道上慢慢行驶,仔细检查了他的幼苗生长情况。突然,村道旁边的一根电杆上传来一个声音:“老张,骑摩托车记得戴头盔!”“哦,我刚出去的时候忘了戴。马上戴上!”当村民们听到提示时,他们立即停下来,从摩托车后备箱里拿出头盔戴上。

说起村道旁的这根电杆,梨花村党支部书记范才洪深受感动:“它就像一个农村道路上的‘AI交警’,在村庄交通安全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范才洪口中的“AI交警”是泸州“农村电子劝导员”道安守护系统。

泸州地形多为丘陵山区,全市共有1140多个村庄,农村道路和农村自建道路里程达到33000公里。“随着农村机动化需求的增加,二轮车和三轮车已经成为村民生产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泸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支队长向阳介绍。

2022年7月起,泸州市公安联合有关单位聚集农村交通违法、交通事故频发的十字路口,整合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资源,开发“农村电子劝导员”道安守护系统,有效推进实时劝导和实时提醒。

道安守护系统“农村电子劝导员”涵盖感知源建设、视频AI巡逻、二级AI分析、实时语音预警等元素。特别是对于感知源端口,系统加载了无头盔识别、超载识别等功能,支持道路交通安全的场景智能识别,为降低农村道路显性交通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毛邈坪村的入口处,国道246线与乡道交叉,交通频繁。过去,村民开车进入主干道时,经常会因为不注意观察和不采取减速措施而发生碰撞事故。道安守护系统启用后,“农村电子劝导员”对国道246线车辆发出语音警告,并提示乡道支路车辆减速,大幅减少路口类似交通事故。

他说:“以前,村道上摩托车很多,村民们也不戴头盔,我们扯着喉咙大喊大叫。有了‘农村电子劝导员’,现在路上的安全状况要好得多。”一位交通安全劝说员在纳溪区白节镇说。现在,“农村电子劝导员”24小时“不关门”,可以多点、多频率地提醒司机。如果村民一直不听劝告,经过三次警告,交警部门将组织民警“面对面”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并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简单来说,就是‘一杆五员’的功能。”谈到“农村电子劝导员”,向阳说:“一杆是指建在路边的感知源杆,集‘大嗓门,千里眼’于一体。‘五员’既是农村道路上的劝导员,也是侦查员、监督员、宣传员和执法人员。”

在具体实践中,“一杆五员”不仅可以自动说服乡村道路上的交通违法行为,实时监督道路上的显性交通违法行为,还可以准确锁定交通违法者,对违法行为进行闭环处理。各乡镇因地制宜定制宣传内容,利用“电子说服者”播报,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

“上个月,村里的刘五哥开车占用了道路,撞上了骑三轮车的蔡叔叔。幸运的是,蔡叔叔戴着头盔,没有受重伤,三轮车上也没有人……”在五里村的一个十字路口,一个“另类广播”反复推送。“农村电子劝导员”通过“另类广播”,让村民们对“农村道路狭窄不占用道路,骑自行车戴头盔不载人”的知识感到兴奋。

“技术 机制 综合保障大数据,“公安” AI 部门联动“力量融合”...自“农村电子劝导员”道安守护系统启动以来,泸州市已精准劝导81万农村群众,处罚1000多人。农村地区两轮车和三轮车的显性违法行为从50%左右下降到20%以下,两轮车和三轮车的事故数量大幅减少。(记者胡雪、通讯员周林、朱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