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头部面板企业纷纷发表声明,决定停止其面板厂的生产——南都湾财社此前报道称,夏普公司于5月14日公布了未来的经营战略方针,其中一项重大调整是位于大阪市的子公司“ Display PRoducts“为了通过出售资产来保证运营资金,将在9月底前停产用于电视的大型液晶面板。

日本和韩国相继退出液晶面板业务,全球面板市场将迎来转型期  第1张

与此同时,另一家日本头部制造商JDI也表示决定 2025 年 3 月前,鸟取工厂生产结束。该工厂采用非晶硅技术,但生产能力有限,以应对性能更高的产品。2023年3月生产的原东浦工厂将于2024年4月1日交付。

到目前为止,已经“弱势”的日本面板企业已经基本宣布放弃LCD显示面板市场,而韩国企业三星和LG也相继关闭了多条液晶面板生产线,这意味着中国大陆液晶面板的市场份额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液晶屏市场风起云涌,头部产能国家几经易手。

在此之前,夏普“官宣”工厂将停产用于电视的大型液晶面板业务,引起业界的震动。

据报道,夏普披露了 2023 财年合并财务报告显示,净亏损为 1499 亿日元 ( 约合人民币 69 亿元 ) 。继上财年亏损之后 2608 一亿日元之后,连续两年亏损。据夏普最新财务报告显示,液晶显示业务低迷是造成夏普连续两年亏损的最大因素。由于电视液晶面板业务低迷,加上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夏普担心损失会持续增加,因此做出了停产决定。

目前,夏普是日本唯一一家生产电视液晶面板的企业。随着夏普产业线的停产,日本的电视面板生产将结束,曾经被称为“液晶夏普”的公司的运营将迎来一个重大转折点。

根据奥维睿沃最新发布的《全球电视品牌出货月度数据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电视出货量为4320万台,同比下降0.8%;其中,三星、海信、TCL位列全球出货量前三,出货量分别为840万台、620万台、580万台,夏普出货量排名第九,只有90万台,只有三星的十分之一左右。

日本和韩国相继退出液晶面板业务,全球面板市场将迎来转型期  第2张

据南都湾财经记者介绍,日本电机制造商曾经是开拓电视液晶面板市场的先锋。1990年,全球90%的液晶屏在日本生产;1991年,夏普率先推出了第一条大型液晶屏生产线。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95%的液晶产能都在日本,几乎垄断了整个产业链。

20世纪90年代金融风暴后,日本企业面板滞销亏损减少投资,韩国企业趁机增加液晶面板投资,打破日本企业的垄断局面。1995年,三星和LG分别建成了自己的液晶生产线。2001年,三星和LG投资5代生产线后,韩国企业完全超越了夏普等日本企业。

此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在液晶面板上的大力投入和自主创新逐步打破了韩国的垄断。伴随着中国大陆面板制造商的不断努力,京东方、惠科股份、彩虹股份等厂商纷纷投资建产线并加大投资。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成为LCD显示面板最大的产能来源。中国大陆面板制造商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根据IHS 根据Markit的数据,2018年,中国大陆面板制造商的LCD面板出货量从17.7万台增长到224.2万台,增长了11.7倍。2019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2.83亿片,同比小幅下降0.2%,出货量为1.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3%,其中,京东方的出货量首次超过韩国制造商LGD,实现了出货量和面积排名第一。

根据南都湾财社记者的搜索,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大陆面板产能全球市场占比接近70%。到2021年,我国头部液晶面板企业京东方营收达到2193亿元,净利润达到258.31亿元,同比增长412.96%。;华星光电的另一家面板厂营业收入为1635亿元,净利润为149.6亿元,同比增长195.3%。即使是二线维信诺,其业绩也是出类拔萃,营收增长高达32.32。%。

2021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显示面板消费增速的放缓和供应方新产能的集中释放,LCD显示面板的需求降温,价格也随之波动。WitsView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大型LCD面板出货量为8.88亿片,同比下降9.71%;全球大型LCD面板出货面积2.19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5.70%。

据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液晶面板整体市场可以说经历了一场大震荡,从2021年的数百亿利润到2022年的数百亿亏损。由于疫情引发的家庭需求,液晶屏市场短期回暖,很多企业增加了产能。但随着移动设备需求的逐渐降温,国内大型家电需求的下降,很多大型液晶屏面板滞销。

据报道,在亚洲货币升值、原材料和燃料价格上涨、制造成本上升的严峻形势下,许多液晶工业公司决定大幅减少甚至停止生产线。所以,在2022-2023年期间,很多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逐渐退出液晶面板市场,在三星、LG先后关闭多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后,松下也宣布正式退出液晶面板业务。在夏普最近关闭国内液晶面板生产线之前,我国大陆液晶面板的市场份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已成为全球液晶面板产能中心

据业内人士透露,经历过2022年巨额亏损的厂商,迫切需要合理安排产业投资,开始追求稳定盈利,采取按需生产的经营策略。因此,随着韩国和日本企业逐渐退出LCD领域,近年来全球没有新的LCD生产线规划,未来几年LCD整体产能增速几乎停滞不前。因此,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

现在常用的显示屏有LCD和OLED显示屏两种。根据公开数据,我国在大屏幕液晶LCD市场的出货率已经占据了相对优势。根据Omdia市场调查公司的统计,2023年LCD电视面板出货量为2.5827亿片,其中中国厂商占比超过60%,产品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京东方、华星光电、HKC是中国最大的面板制造商,出货量分别为6018万片、4840万片、3900万片,而韩企LG出货量仅为1334万片。

日本和韩国相继退出液晶面板业务,全球面板市场将迎来转型期  第3张

惠州TCL华星光电显示产业带车间。

从广泛的角度来看,2023年,京东方的IPS//FFS(京东方名ADS)技术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占23%,排名第一。华星光电VA技术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占21.5%,排名第二,惠科VA技术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占13%,排名第三。

日本和韩国相继退出液晶面板业务,全球面板市场将迎来转型期  第4张

据报道,虽然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具有LCD和LED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材料的使用寿命并不长,工艺复杂,导致生产成本相当高,良率不易提高。据专业机构分析,去年LCD面板产值约900亿美元,而有机发光二极管只有240亿美元。Micro 4亿美元的LED。

因此,虽然技术迭代和有机发光二极管话语权之间的竞争似乎越来越激烈,但业界的共识仍然是,在短期内,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仍将以小型行动设备市场为主力,需要时间发酵才能引入电视、照明等应用。传统的液晶显示屏在大屏幕时代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流。目前LCD仍然是最主流的显示面板应用技术,特别是在非移动的中、大显示应用场景中,其地位更是不可动摇。

值得注意的是,在夏普宣布停产后,韩企LG 近日,Display还宣布,广州LCD工厂将于今年6月销售,销售额约为53.16亿元。由于LG Display正从LCD转变为以有机发光二极管为中心的业务结构,目前正在与广州工厂的一些中国大陆面板企业讨论销售情况。随着全球液晶生产线的逐步停产,全球面板产业中心将逐步转移到中国大陆。

据业内人士透露,mainlanDChina面板厂基本上可以灵活调整生产线的动态供需。随着新一轮行业上行周期的到来,mainlandChina在LCD面板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稳步提升,2023年成功启动了前所未有的“控制生产、保证价格”政策,有效将中国大屏幕液晶电视稳定在较低价格。各大厂商可以低价支持“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方案”的政策,有效提升家电经济市场活跃度。

南都湾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报告认为,2024年将是面板行业全面复苏、盈利的一年,预计全年行业增速将达到11%。未来,在面板厂坚持控制生产和保证价格的前提下,供应商严格控制生产,使价格逐渐回暖。预计面板价格波动幅度将降低,面板厂盈利能力将提高。目前,一些面板厂已经实现了液晶大屏业务线的扭亏为盈。

此外,最近发布的“新国九条”也提到,此后将加大对优质公司分红的激励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股息率。对此,在面板行业逐渐回归理性竞争的新时期,过去面板厂商用于周期性产能扩张的大额资本投入压力将大大减轻,面板厂商的现金分红能力将大大解放。对投资者而言,液晶面板企业将拥有更高的现金分红想象空间,其价值投资吸引力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中国企业也长期准备高价值产品布局。

据业内人士透露,夏普液晶显示业务的收缩只是全球液晶行业面临转型挑战的一个缩影。据南都湾财经记者介绍,随着消费升级和对高端电视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液晶面板逐渐进入存量期。目前,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相比,LCD在显示效果、功耗、厚度和可塑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劣势,未来不断升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将成为主流。

据悉,此前逐步关闭液晶面板的国际大厂,大多选择将重心转向OLED面板。近几年,随着OLED 在显示面板技术改进、性能不断提高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成本。 OLED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目前,韩国制造商在高世代有机发光二极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韩国企业采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路线只是折中方案,并没有有效推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在电视和IT市场的广泛普及。

对于这一点,我国也在不断跟进新业态的发展,从产能上看,头部企业已加快高价值产品布局。最近,由于苹果订单的推动,我国企业JD.COM和三星表示,双方计划建设8.6代有机发光二极管生产线,以抢占IT应用市场份额,总投资将达到630亿元,主要针对IT市场应用。2024年下半年,TCL华星还宣布将量产OLED,并将率先应用于IT和医疗领域。

就产业链而言,依据 Omdia 根据统计的产能数据,韩国企业在OLED 从市场产能比例来看, 2018年的 大约84%下降到2022年的60%,OLED产能正在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伴随着夏普部分产能的关闭,中国制造商的比例将再次上升。并且随着国内厂商推动供应链降本,成本优势将凸显,加速追赶,超越韩国厂商。短期来看,面板厂受益于有机发光二极管价格上涨带来的收入和业绩弹性;从中长期来看,国内面板厂将迎来产业链向中国转移和市场空间增长的发展机遇。

就有机发光二极管整体行业而言,中资厂商在技术和规模上与韩国厂商持续缩小差距,国内面板企业正在迅速赶上韩国的领先地位。依据CINNO 根据Research最近披露的统计数据,从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区来看,韩国的份额缩小到46.6%;国内厂商出货份额占53.4%,比上年同期增长15.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8.5个百分点,首次超过50%。可以预见,以JD.COM、TCL科技为代表的头部中资厂商,未来也将在有机发光二极管领域复制LCD的成功路径。

最近,我国数码和液晶面板龙头企业的走势也证实了这一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华为目标出货量为6000-7000万部智能手机,比2022年增长了一倍;其中,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为700-1000万。当前,华为、荣耀与京东方、维信诺等国内面板制造商的合作进一步加强,VIVO、OPPO也逐渐从SDC转向国内面板供应商,带动国内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渗透率持续提升。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国内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市场份额将首次超过韩国。

国内企业已经彻底改变了国内面板行业完全依赖国外的局面,无论是在生产线升级还是率先投资OLEDR&D。随着国内有机发光二极管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国内厂商在成本、地理、产业链一体化方面的优势将得到体现。据业内人士透露,随着国内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未来我国有机发光二极管行业将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除OLED领域外,值得注意的是,在Micro/Mini-在LED领域,中国制造商与世界同步。近十年来,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开发。多条实验线和中试线已经建成,大规模生产线的建设也已经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液晶面板企业和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行业都朝着更健康的经营状态转型,逐渐从注重出货量转向追求创新,进入创新驱动的增长阶段,实现更高的溢价。目前,中国面板企业控制稳定价格,扩大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是明智的选择。2023年达到全球液晶面板产能高峰后,中国显示面板行业将努力探索2024年价值增长的新途径。

撰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孔学劭 实习生 郭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