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果奇点糕这里有个热词榜单,那癌细胞“吃醋”绝对是近期热度靠前的热词,不过看到近期发表在《自然·代谢》上的一篇最新研究成果,奇点糕可就完全不觉得癌细胞“吃醋”有点萌了,吃醋吃出来个免疫逃逸能力,这谁顶得住啊?
这项由浙江大学吕志民团队与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团队共同完成的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内存在大量醋酸(乙酸),癌细胞摄取醋酸的能力也明显增强,而醋酸被摄取后会使c-Myc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上调,进而增强PD-L1编码基因(CD274)等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助推癌症发生发展,并限制CD8+T细胞对肿瘤的浸润,导致免疫逃逸[1]。
论文首页截图
研究者们首先用质谱检测技术分析了NSCLC肿瘤组织,发现醋酸是其中含量最高的短链脂肪酸,且同位素标记显示癌细胞摄取醋酸的能力明显增强,摄取主要通过NSCLC细胞表面高表达的单羧酸转运体MCT1进行;而如果癌细胞所处环境内的葡萄糖含量严重不足,醋酸就会成为替代的能量来源,使癌细胞的增殖速率显著加快,成功应对能量代谢应激。
进入NSCLC细胞内的醋酸,会被乙酰-Co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2(ACSS2)催化产生acetyl-CoA,而acetyl-CoA则会介导表观遗传修饰中的“乙酰化”;研究者们通过质谱分析发现,外源性补充醋酸后(在葡萄糖剥夺环境下),癌细胞内的c-Myc蛋白水平明显上升、其半衰期延长,但c-Myc mRNA水平并无明显改变,看来它就是被乙酰化调控的对象。
进一步分析显示,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的E2酶即DLAT酶,是癌细胞摄取外源性醋酸后,直接介导c-Myc蛋白第148位赖氨酸乙酰化水平升高的关键酶,而乙酰化会使c-Myc蛋白与去泛素化酶USP10的结合增加,这使c-Myc自身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半衰期显著延长,表现也就是前面的c-Myc蛋白水平上升,但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无明显改变。
DLAT酶可催化c-Myc蛋白的乙酰化,增强其稳定性
而众所周知,c-Myc是细胞内至关重要的转录因子,因此c-Myc蛋白水平的上调会使编码PD-L1(CD274)、Cyclin D1(CCND1)的基因及LDHA、MCT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进而使相应的蛋白产物增多,其中MCT1表达的上调还能构成正反馈回路,使癌细胞越来越“爱吃醋”,而PD-L1和Cyclin D1就会助力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和加速增殖了。
接下来,研究者们单独分析了PD-L1表达上调的影响,看来也知道这是大家都关注的亮点:将补充外源性醋酸后、PD-L1表达水平上调的癌细胞与CD8+T细胞共培养时,CD8+T细胞的白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都显著下降,这是提示CD8+T细胞的激活状态明显不佳的信号,也意味着“吃醋”让癌细胞具有了免疫抑制作用。
而在模型小鼠实验中,向小鼠的饮用水内加入足够的醋酸,就足以抑制细胞毒性CD8+T细胞、1型辅助性T细胞(Th1)和M1型巨噬细胞对肿瘤的浸润,而2型辅助性T细胞和髓系来源的免疫抑制细胞(MDSCs)浸润增加,完全符合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特点,癌细胞自然就可以如鱼得水轻松逃脱杀伤,肿瘤生长也就显著加快。
外源性补充醋酸可显著增强小鼠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性
最后,研究者们再次把研究对象回归到人类NSCLC组织标本,证实癌细胞“吃醋”所需的MCT1表达和c-Myc的第148位赖氨酸乙酰化水平,与CD8+T细胞浸润减少呈正相关,并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性;而针对癌细胞“吃醋”后的一系列调控环节,例如增强c-Myc稳定性的USP10酶进行抑制,就有望减弱免疫抑制的不良影响,为免疫治疗打开突破口。
癌细胞“吃醋”吃出的免疫抑制与NSCLC疾病进展和不良预后有关
参考文献:
Wang J, Yang Y, Shao F, et al. Acetate rePRogrammes tumour metabolism and promotes PD-L1 expression and immune evasion by upregulating c-Myc[J]. Nature Metabolism, 2024.
本文作者丨谭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