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说明一下,所谓沈飞,是指中航工业下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也称为112厂。从其名字里的“工业”两个字,可以看出,这是一家负责生产、制造飞机的实体企业。“中国歼击机的摇篮”,指的就是112厂。

沈飞这些年被黑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苏-27改改改吗?  第1张

这是沈飞(112厂),负责造飞机的

而沈阳另外一家企业,即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是中航工业下的一个科研单位,简称601所。从其名字里的“设计”两个字,可以看出这是一家负责研发的设计单位,但是不负责飞机的生产、制造。

沈飞这些年被黑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苏-27改改改吗?  第2张

这是601所,负责研发飞机的

601所和112厂,同属于中航工业,是两家互不隶属的同级单位,只是业务上有往来。简单来说,601负责把飞机设计好,图纸画出来,然后由112厂造出来。

沈飞,特指的是112厂。但是现在网络上对“沈飞”的口诛笔伐,其实质内容其实更多的是针对601所的。比如经常有人拿国内“侧卫”机背那块减速板一直不能取消,来批评“沈飞”不思进取。但是,沈飞(也就是112厂)只是负责飞机制造的,要不要取消、怎么取消这个减速板,是601所决定的。

沈飞这些年被黑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苏-27改改改吗?  第3张

这块减速板,掀起过无数腥风血雨

所以,大家别搞错了对象。你批评的事是601所负责的,但是被你批评的对象却是112厂,张冠李戴了。

对应的就是成都那边,成飞是指成都飞机工业集团(132厂),负责建造飞机。而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则负责研发飞机。

沈飞这些年被黑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苏-27改改改吗?  第4张

左边是132厂(也就是平时说的成飞),右边是611所

好了,捋清楚了112厂和601的区别,我们来看看601所这些年为什么饱受非议。

在二代机领域,以及更早之前,对601所的批评是比较少的。虽说歼-8(601所负责)一直被诟病长期不给力,但是歼-7(611所负责)也差不多。两者都是在90年代才达到堪用状态,2000年前后把潜力挖掘殆尽(歼-7G和歼-8F)。何况那些年国内整体技术和工业水平都很薄弱,谁也别说谁。

不过进入到三代机领域后,情况发生了改变。601所和611所的不同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对前者的批评日渐增多。

611所那边,歼-10的设计工作顺风顺水,A/B/C/S几个型号都搞的很顺利。但是601所这边,歼-11的国产化进程,以及后续型号的研发,却一直磕磕绊绊。

首先就是歼-11B的质量问题。首批生产型歼-11B交付给原空1师1团后,一直问题不断。因为歼-11B相比于歼-11,换了很多新型复合材料,以降低机体空重。但是601所没有考虑到新材料与原始设计的匹配问题,关键结构达不到原设计指标,机翼和机身的连接问题不断。原空1师1团在飞行过程中,发现歼-11B一直存在抖动、震颤等问题,严重影响出勤率和正常训练。这也导致该部在参加2011年的“金头盔”大赛中铩羽而归。

最后,首批歼-11B通过关键位置打补丁解决问题。601所后续重新计算机体结构强度,更改设计,才算彻底解决了问题,歼-11B得以大量服役,成为空军的主力机型。

沈飞这些年被黑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苏-27改改改吗?  第5张

2011年金头盔大赛失利后,原空1师1团副团长许利强在2012年驾驶达标的歼-11B,为空1师,也为歼-11B扳回一局

除了首批的质量问题,歼-11B另一个被诟病的就是其多用途能力

歼-11B项目开始与2003年左右,早期的目标是机体继承自歼-11/苏-17SK,并换国产的航电设备。当时为了进度,歼-11B没有使用电传操纵,情有可原。

但是,适当增加多用途能力并不是多大的工作,601所也没有考虑。以至于歼-11B只能作为一型纯空优机使用,白白浪费了优秀的挂载能力。要知道,同期发展的歼-10A,都具备了投掷激光制导炸弹的能力。

或许是空军没有提这个要求,但是601所自己是不是也应该“主动”一点呢?当初611所搞歼-10的时候,在接近完成试飞时,宋文骢打算给歼-10的后机身做一点修形。空军有点等不及,表示“就算是现在的歼-10,我们也要”。不过宋文骢很坚持,要给空军一架完美的歼-10。

最后,空军决定先订购6架(也就是第0批次),用于编写训练大纲。等修形完成后,再批量采购。

如果611所能多走一步,把飞豹的火控整合上去,那中国空军现在就多了四五百架具备多用途能力的重型战斗机。

沈飞这些年被黑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苏-27改改改吗?  第6张

所以我们平时看到歼-11B对地攻击就是打火箭弹,几乎没见过过发射空地导弹、投掷制导炸弹的画面

然后就是歼-15的飞控问题。

歼-15当初是个短平快产品,首先要解决的是舰载机有无问题,性能还是才要的。所以,基于从乌克兰获得的一架已经不能飞T-10K-3(苏-33的原型机)逆向研究得来的三翼面设计技术,整合到歼-11B的架构上,并整合歼轰-7A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快速打造了一款具备多用途能力的三代机,赶上了辽宁舰的服役进度。

但是,歼-15有一个看着不大,关键时候却很要命的问题——低速时容易俯仰失控

跟很多强调机动性的三代机一样,歼-15也采用了静不安定设计。复杂的三翼面设计,使其低速飞行时升力中心明显在重心的前面,飞机就很容易抬头,即迎角突然增大。一般情况下,飞控会通过平尾来控制这个迎角

但如果这个迎角控制不好,平尾气流受主翼遮蔽影响而剧烈变化,导致平尾颤振,进而动作筒部件出现故障,使驱动平尾的电传信号消失,那歼-15这个抬头病可就控制不住了。

如果是在高空,出现这种情况,飞行员还有足够的高度和速度去应对险情。但在在降落阶段,就非常考研飞行员的操纵技术。如果飞行员精力和注意力足够,或许没有问题。可如果是在进行了高强度训练,精力和注意力都被大量消耗后进行着舰,那风险就大了。

前些年,飞行员张超就是在进行模拟着舰降落时遇到这个飞控问题,机头急剧上扬,飞机失控。张超跳伞后,因为高度太低,伞没有打开,摔落在地面,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沈飞这些年被黑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苏-27改改改吗?  第7张

歼-15降落时机头高昂,很需要平尾的配平以保持姿态

三代机领域表现不如歼-10,四代机领域601所更是输的一败涂地。

2004年,中国空军启动四代机研发计划(代号718工程)。参与竞标的,自然是601所和611所。

611所紧跟美国F-22的设计思路,隐形优先。并且考虑到中国空军对战机航程和机动性能的要求,创作型的搞出小展弦比+鸭翼布局的方案。611所的这个方案,不仅能实现完美的隐身能力,还规避了中国短期内没有匹配F-22同款发动机的短板。

601所这边,则是一个复杂的三翼面方案,咋一看特别像苏-27隐身版。这个方案强调机动性(受苏-27的影响,另外空军当时自己也看重机动性),隐身性能次之。倒也不能说错,但是这个气动布局对发动机要求很高,而这正是中国当时的短板。另外,对飞控要求也高(歼-15也是三翼面,前期一直受飞控困扰)。

沈飞这些年被黑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苏-27改改改吗?  第8张

601所的竞标方案,确实有一股苏-27的味道

不过,2005年,美国那边传来F-22在演习中暴打三代机的消息(144:0),空军认识到四代机隐身性能更重要。于是,611所中标,发展出后来的歼-20。

就好像80年代搞三代机时,601给出来的歼-13方案,还是一型采用静稳定、没有翼身融合、没有边条翼增升的保守方案。除了有个大机头可以装雷达,其他跟二代机也没啥区别。

而后来居上的611所,拿出的则是采用静不稳定、强调中低空机动、鸭翼增升的方案,也就是后来的歼-10。

沈飞这些年被黑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苏-27改改改吗?  第9张

当初的歼-13方案,除了长的像F-16,实质完全不是一回事

实际上,611之所以能连续赢得三代机和四代的竞标,不仅仅是方案本身先进,还在于611所能主动跟进世界军用航空的技术发展,对当下和未来的战场应用看的特别准,在思想上用于创新和突破,而不是亦步亦趋跟着空军的需求走。

就像当初竞标三代机方案时,总设计师宋文骢一边介绍方案,一边教空军未来的空战怎么打,让空军跳出二代机时代的空战思维。让空军明白,歼-10的方案不仅仅体现在指标上,还体现与未来空战战场的契合度上。

然后在四代机发展时,空军当时受苏-27的影响,认为机动能力更重要,在竞标时也这样强调。

不过,611所却认为,四代机的核心是隐身能力。四代机与三代机对阵时,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凭借隐身能力,远距离狙杀对手,而不是去跟三代机玩什么狗斗。所以,611所的方案,把隐身放在第一位。

601所还是跟着空军的需求走,拿出那个重视机动性能的三翼面方案。待到后来美国那边传说F-22在演习中144:0吊打三代机,让中国空军回过味来,于是601所又输掉了四代机的竞争。

沈飞这些年被黑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苏-27改改改吗?  第10张

F-22:我干吗要跟你玩格斗,你见过狙击手冲上去跟敌人比出枪速度吗

那些年,沈飞似乎无法脱离苏-27的桎梏,一直在改改改。哪怕是在搞出一个FC-31的情况下,也没有选择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反而是同时推进歼-11D和歼-16这两个重叠度很高的项目。前者因为进度不理想,在歼-20和歼-16双重挤压下,最终下马。后者虽然修成果,但是形成战斗力都是2017年之后的事了。

在前有歼-20,后有FC-31的情况下,还投入大量资源到歼-11D里,这决策很难说多高明。

另外,空军在2015年决定引进24架苏-35的决策,也曾引起很大争议。因为当时歼-20的试飞进度很理想,仅仅从即战力的角度考虑,完全没有理由引进还落后一代的苏-35。

当时坊间对这个决策有两个猜测:一个是为了研究苏-35配套的矢量推力发动机,二是因为早期型号的苏-27都有“软骨病”的问题,一直到苏-35才解决。中国空军便决定引进几架,给601所做参考。

引进苏-35,也被认为是因为601所实力不济、不思进取。

沈飞这些年被黑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苏-27改改改吗?  第11张

这批苏-35在中国空军的存在感特别低

客观上来讲,601所一直对苏-27改改改,本身不是错误。当时空军启动“11号工程”,钦点让601所和112厂负责苏-27的国产化工作,与成都那边的歼-10遥相呼应,有利的推动了空军发展。现如今中国空军近1000架规模的重型机,也是601所功劳的见证。为了充分发挥这些重型机的优势,也确实应该继续改改改。就像611所那边,不也一直在改歼-10么。

601所饱受批评的真正原因,其可以归结为两个字——保守。对新技术的应用,对飞机性能的追求,没有611所那么激进。注意,这里说的保守和激进没有褒义和贬义的意思, 只是一个状态描述。

就像前面提到的三代机和四代机竞标只会跟着空军的需求走,歼-11B没有整合对地攻击能力,都是保守心态的体现。

甚至在新一代歼-35身上,也让外界吐槽是“保守”在作祟。目前还未得知歼-35的性能如何,吐槽它有点不公平。但是该机确实没有像当初歼-10、歼-20那样让人眼前一亮,反而被认为是照着F-35来的。

沈飞这些年被黑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苏-27改改改吗?  第12张

希望歼-35能为601所挽回所有的口碑

前文提到的都是关于601所的事情,真正的沈飞112厂,曾经也被狠批过。尤其是当年围绕着歼-6生产质量的事,可以参考《沈飞生产的歼-6,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质量问题,60%的飞机停飞》一文。

总结一下,对601所的批评不能说是完全无中生有,但是大家更多的还是应该看到它的功劳。从歼-5开始,整个五六十年代,601所以及112厂,撑起了中国的整片天空。在有歼-20之前,601所和112厂,是中国空军重型战斗机的机队支柱。虽说在关键项目上输给了成都那边,但不能据此来抹掉它的功劳。

沈飞这些年被黑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苏-27改改改吗?  第13张

一个画面,见证了601所的功劳

最后,想向所有奋战在军工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工人们致敬,感谢你们的智慧、劳动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