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部分人来说,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来形容自己的人生,是再合适不过了。
可对于王亚平来说,星辰大海早已不再遥不可及。
她是中国第二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也是中国首位两次进入太空的女性。
从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孩,到今天家喻户晓的"飞天嫦娥",她用自己的勇气和坚持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亚平的追梦之旅,领略这位新时代女性的独特魅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少女的命运
1980年,王亚平出生在"樱桃之乡"山东烟台的一个普通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植樱桃树维持生计。
幼时的王亚平每天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过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女航天员,命运的转折源于高中时期的一次偶然机会。
那一年,王亚平17岁,正是青春年少的好时光,一个普通的夏日,当她推着自行车准备去镇上卖樱桃的时候,遇到了几位同学。
他们告诉她:"济南空军来招飞行员了,你去试试吧,没准就能选上呢。"
原来,那是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的招生考试。
而王亚平平日里的身体素质十分出众,是全班女生体育项目的佼佼者,经过同学们的一番鼓励,她下定决心要去报名应征。
就这样,怀揣着一腔憧憬,王亚平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
艰苦卓绝的训练,才有今日的荣光
通过层层选拔,王亚平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空军女飞"。
然而,这仅仅是一切的开始,在那之后等待她的,是前所未有的“魔鬼训练”。
在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每一天都是高强度的训练,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训练场上时,王亚平和战友们已经开始了晨练。
夏日的酷暑,他们顶着烈日,在烫脚的水泥地上一圈圈地跑步;凛冽的寒冬,他们冒着刺骨的风雪,在结了冰的跑道上一次次地摔打。
每个学期,学院都会对学员们进行严格的考核,不论是体能训练、文化课学习,还是飞行技能,稍有不慎就会被无情淘汰。
王亚平深知,唯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才能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冬日的长春,最低气温常常低至零下二三十度,在这样的严寒中,训练丝毫没有松懈,王亚平每天都比别人多跑几圈,多做几组俯卧撑。
等到训练结束时,她的衣服外面早已结了一层白霜,而贴身的背心却依然湿透。
为了不落下任何一项训练科目,王亚平几乎每天都是最早来到训练场,最晚一个离开的;回到宿舍,她从不敢有丝毫懈怠,而是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理论学习中。
飞行原理、空气动力学、气象学……一门门专业课程,她都刻苦钻研,力求融会贯通。
4年时光转瞬即逝,王亚平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从飞行学院毕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运输机飞行员。
穿上帅气的飞行服,戴上闪亮的飞行徽章,她感到无比自豪。
对于每一名飞行员来说,学习和训练都是永无止境的。
在部队服役的9年时间里,王亚平马不停蹄,先后掌握了运-8、伊尔-76等4种大型运输机的驾驶技能,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
为了随时能够适应复杂的飞行环境,她主动申请到各种气候条件下执行任务。
在高原上,她克服着缺氧的不适,一次次练习复杂的起降;在寒冷的东北,她顶着零下40多度的低温,一次次进行着危险的超低空飞行。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王亚平临危受命,驾驶运输机昼夜兼程,为灾区输送大量抗震救灾物资。
在连续7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里,她和战友们一刻也没有喊过累。
那架满载着党和人民关爱的战鹰,一次次降落在惊心动魄的临时跑道上。
在废墟和悲鸣中,王亚平感受到了一种使命的力量,那就是:国家有难,军人必先登场。
同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然而就在临近开幕式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差点毁掉了4年的等待和准备。
关键时刻,王亚平接到命令,与战友们一起驾机升空,在乌云密布的鸟巢上空盘旋,他们不断喷撒催化剂,成功地驱散了大雨,保证了开幕式的顺利举行。
看到明媚的阳光重新照耀在奥运五环上,王亚平的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这一刻,她为自己是一名中国空军感到无比自豪。
梦想的种子,终究会开花结果
在驾驶运输机翱翔蓝天的同时,王亚平的内心始终埋藏着一颗飞天的种子。
那是一个更高远、更广阔的梦想,一个飞越地球、遨游星辰的梦想。
王亚平还清晰地记得,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的那一刻。
当电视上传来杨利伟洪亮的声音:"我已进入轨道,感觉良好!"
王亚平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夺眶而出,那一瞬间,她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在眼前徐徐展开,巨龙终于腾飞,凌云直上九霄。
而她,一个来自山东农村的普通姑娘,也在心底暗暗立下誓言:总有一天,我也要冲上太空,去探索那片未知的领域!
梦想的种子,就这样在王亚平心中生根发芽。
她知道,在通往宇宙的路上,自己必将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但她坚信,只要肯付出汗水和努力,梦想终究会绽放最美的花朵。
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2009年,中国启动了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当消息传来的那一刻,王亚平知道,她梦寐以求的机会来了。
不过此时,一个意料之外的困难摆在了王亚平面前,考虑到航天飞行对身体的特殊要求,参加选拔意味着她必须暂时推迟生育计划。
这对于已经29岁的王亚平来说,无疑是个艰难的抉择。
王亚平的丈夫赵鹏,同样是一名军人,两个人自恋爱以来,已经为了工作分隔两地多年。
好不容易盼来了组建家庭的机会,王亚平却要为了飞天梦想再次将其推迟,这让赵鹏一度难以接受,夫妻俩因此产生了一些矛盾和分歧。
然而,终究是真正热爱的人彼此感同身受,终会选择支持你的梦想,在一次深夜长谈后,赵鹏最终理解并支持了王亚平的选择。
"孩子可以迟些要,但你的梦想错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赵鹏的一番话,让王亚平备受鼓舞,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追逐梦想的决心。
就这样,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心理素质,王亚平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预备航天员中的佼佼者。
然而,那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航天员,她还必须接受更加残酷的考验,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王亚平每天都在超负荷的训练中度过。
高强度的离心机训练,常常让她难受得几欲作呕;一次次的水下失重训练结束后,她的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
背着沉重的航天服,她要在水下完成长达4个小时的精细操作,但这一切的付出,在她看来都是值得的。
因为她知道,只有经受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才能在浩瀚的宇宙中闪耀夺目的光芒。
2013年6月11日,王亚平随神舟十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实现了近10年的飞天梦想,在太空舱内,她不仅完成了一系列科学实验,更创下了中国女航天员太空授课的纪录。
当镜头中,她微笑着向亿万学子挥手时,那份自信和从容,感染了无数人的心灵,对于王亚平来说,那只是梦想绽放的第一朵花。
7年后,已经成长为2个孩子母亲的她,再次登上神舟十三号飞船,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
这一次,她不仅要在天宫空间站中生活,更将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在真正意义上"走出"飞船,遨游太空。
当王亚平第一次触摸到天宫舱壁时,她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
透过舷窗,家乡的土地安详地躺在脚下,大洋、雪山、沙漠、绿洲,在蔚蓝色星球上交相辉映,在这一刻,她感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
曾经的飞天之梦,不知不觉间,已经开枝散叶,结出了累累硕果。
有人说,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要历经岁月的锤炼,从贫瘠的黄土地上一路走来,王亚平深谙梦想的力量。
是飞行的梦想,让一个农村女孩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是飞天的梦想,让一名普通的军人,终于闪耀在浩瀚的星辰大海。
王亚平的故事启示我们,梦想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坚持。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女孩,到家喻户晓的"飞天嫦娥",她用汗水和泪水铸就了独属于自己的飞天之路。
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像王亚平一样的新时代女性,在各行各业书写出令人动容的奋斗传奇。
让我们携手努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正如王亚平所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参考资料
环球网,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终生的追梦人,2023-03-29
WikiPEdia,Wang Yaping
Du Junzhi,Meet Wang Yaping, the first woman in China's new space station,16-Oct-202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