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给孩子送智能手表,不少家长面临新困惑

智能手表何以成为“甜蜜负担”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 实习生 王雅慧

又到“六一”,长沙市民黄女士本想为孩子挑块智能手表,走进商场却顿感眼花缭乱。“碰一碰”加好友、360度旋转摄像、情绪检测……它们不仅功能五花八门,价格也直逼手机。

“儿童手表,真的需要这么‘智能’吗?”当下,与黄女士有同样困惑的家长越来越多。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只希望儿童智能手表“能定位、能打电话”,如今“高攀不起”的价格和越来越趋向于手机的功能,让它逐渐成为一种“甜蜜负担”。

价格高昂,功能冗余,儿童智能手表何以成为“甜蜜负担”?  第1张

“身边都在用,再贵也得买”

曾几何时,不到百元便能买到一款好看的儿童手表。但当儿童手表加上“智能”二字后,价格便直线飙升,已迈入千元价位。

“我们这款Q2A手表一直卖得不错,特别是高端款Z8A和Z9,支持双摄同开、全天健康监测、独立定位芯片以及14天历史轨迹等功能,售价分别为1599元和1999元。”在阿波罗商业广场的某品牌专柜,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当下最热门的款式。

无独有偶,记者在旁边的另一品牌专柜了解到,目前销量最好的儿童手表5 PRo定价1198元;在此基础上进阶的高端款5X Pro,定价则高达1998元。

此外,鉴于儿童智能手表的社交属性,因攀比引发的购买行为越来越普遍。一名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品牌只支持同品牌“碰一碰”加好友,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不能互加好友。换言之,如果一个班级里有两个孩子使用该品牌的手表,剩下的孩子为了跟上潮流,大概率也会购买同款。

价格高昂,功能冗余,儿童智能手表何以成为“甜蜜负担”?  第2张

“功能太全面,玩了不撒手”

高昂的价格之下,过于“豪华”的功能更让家长担心。

“最开始只是为了方便上下学接送联系,方便出门定位、支付、社交等。”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购买智能手表的初衷是想随时随地找到孩子,实际使用后却发现有点跑偏,“上小学的时候他有点上瘾,没事就刷手表,看里面有趣的内容,听歌。”

而记者了解到,看书、听歌等功能只是“小儿科”,有的儿童智能手表甚至内置了应用商店,微博、微信、抖音等当下热门的APP都可下载,与手机已无二致。其中,社交功能最为家长所诟病。“有时候晚上等我们睡了,孩子还会偷偷用智能手表跟同学聊天。”有家长坦言。

“后台管不住,希望上强度”

随着儿童智能手表市场迅速升温,相关监管问题也浮出水面,国家层面及时出手予以规范。2023年12月31日,《儿童智能手表个人信息和权益保护指南》出台,强调了监护人对儿童智能手表的管理,并设置了“监护人控制”专章,从应用安装控制、功能控制、时间控制、社交控制等方面作出细化要求。

市场对此已有反馈。目前,多数儿童智能手表都具备防沉迷或后台监管功能,家长可通过个人手机了解运行情况,及时关停部分应用。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一功能却引发了家长与孩子的“拉锯战”。

“不管肯定不行,管又管不住!”有家长表示,尽管能进行后台管控,但仍是“杯水车薪”,“有时设置了后台禁用,结果转头一看他又拿到手机,把禁用功能给取消了,防不胜防。”

价格高昂,功能冗余,儿童智能手表何以成为“甜蜜负担”?  第3张

“监管力度再强点”成为家长们共同的心愿。在业内人士看来,这需要行业内各厂商对监管问题达成共识,“控制功能需要行业统一标准和模式。对于第三方APP,实际上很难管控。”某儿童手表企业安全合规总监周裕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