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青烟小生a
编辑|青烟小生a
前言
浙江有一个很棒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严弘森。
虽然年仅10岁,但他已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毅力。
这位“火箭男孩”不但成功地制造了自己的燃料火箭,而且还勇敢地指出了天文馆展示内容的错误,让官方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但是最令人震惊的是,他成功地造出了火箭。
来源:浙江日报2022-7-24 连接央视和新华社 这个9岁的男孩绍兴为天文馆纠错而闻名。
航天梦
严弘森的太空梦,始于一次偶然的观礼。
四岁那年,他和父母一起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近距离见证了火箭升空的震撼景象。
看见火箭在长征系列中升起,喷出耀眼的尾焰,一飞冲天。
伴随着一阵轰鸣,火箭像一支利箭,直刺天空。
稚嫩的严弘森被这壮观的一幕深深吸引,他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小脸上充满了惊叹。
那一刻,太空的种子悄然扎根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
从那以后,严弘森和太空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家后,小弘森开始缠着父母,要求购买各种航天科普书籍和火箭模型。
父母亲看到孩子兴高采烈,便全力支持,从此在家里常年囤积大量关于飞机、卫星、宇航员的图册和资料。
严弘森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尽管有些内容晦涩难懂,但丝毫没有磨灭他的热情。
白日,他带着一本图册阅读,而到了晚上,他抱着火箭模型睡着了。
太空点燃了这个孩子的求知欲,成了他童年最灿烂的回忆。
为进一步满足小弘森的好奇心,父母开始带他到全国各大航天科技馆畅游。
从北京到上海,从西安到酒泉,只要有展示航天技术成就的场馆,全家人都会专程前往。
宇航服,月壤,火箭发动机...在严弘森眼里,每一件展品都是稀世珍宝。
讲师的每一句话,他都认真地听着,并且记在心里,在航天迷眼里,科技馆就像一个圣地,它汇聚了他所有的向往。
严弘森在寻找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8岁时,他来到拉萨的一家天文馆。博物馆里正在展示一部飞船发射的科普动画,这正是小弘森想要的。
但是当他仔细观察的时候,却皱起了眉头。
严弘森喃喃自语道:“奇怪的是,火箭的型号不匹配,分离顺序也不匹配,甚至连空间站的对接都有问题。
好奇心驱使他来到讲解员面前,大胆地指出视频中的各种疏漏。
首先,讲师惊呆了,然后非常惊讶。
“孩子们,你们是怎么发现这些问题的?”“我看了很多资料,知道了每个火箭的结构和发射过程。”严弘森生生地回答。
讲师听后一遍又一遍地点头,并向博物馆反映了这一情况。天文馆随后发表声明,感谢孩子们的建议,并及时纠正了相关错误。
严弘森的“火眼金眼”引起了广泛关注。
报道后,他的事迹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
来源:环球网2022-9-13 九岁的“火箭男孩”,太酷了!
大家对一位小学生竟然拥有如此渊博的航天知识感到惊讶,纷纷称赞他是“火箭专家”、“神童”。
有一段时间,严弘森成了家喻户晓的“小网红”,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火箭男孩”。
面临着突如其来的关注,严弘森似乎有些不舒服,但内心的梦想更加坚定。
在长大后,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学好航天知识,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一次偶然的机会,严弘森梦想航天的大门渐渐打开。
央视著名科教节目《新闻11》 特别邀请他做客演播室,分享他的太空梦想。
镜头前,身穿白衬衣的严弘森略显羞涩,但谈起航天知识却头头有道,让主持人一次又一次地称赞。
节目播出后,严弘森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祝福,航天界的许多前辈也向他发出了真诚的鼓励。
严弘森明白,知识就是力量,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梦想成真,而且他真的成功了。
资料来源:参考资料2022-09-15 香港媒体:“火箭男孩”讲航天课火遍全网
造火箭
2023年6月的一天,朝阳刚刚露出地平线,严弘森很早就来到了发射场。
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一天——第一次发射自制火箭。
十个月前,这个大胆的想法扎根在严弘森的脑海里。十个月来,他夜以继日地学习、设计和组装,最终迎来了梦想可能实现的时刻。
在发射架旁边,静静地矗立着一个小小的白色火箭。
尽管体积不大,但却凝聚了严弘森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
此时此刻,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学习了火箭原理、空气动力学、电子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还咨询了很多专业人士。
严弘森亲力亲为,从最初的设计草图,到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与改进,一点一点地打磨着自己的“作品”。
倒计时开始,10、9、八……随着秒数的减少,严弘森的心跳越来越快。
他紧紧地盯着火箭,汗水从他的手掌渗出。
3、2、点击!伴随着一声巨响,火箭喷出耀眼的火焰,缓缓升空。
此时此刻,严弘森的心似乎也随之飞上了天空。
他激动地喊道:“成功了!火箭飞起来了!”
但是,就在火箭飞到几百米高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姿势偏差,随后失去了平衡,最终坠落,摔得粉碎。
看着这个场景,严弘森的心突然沉了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迅速冲上前去,检查火箭的残骸。
他喃喃自语道:“肯定有什么问题,我要找出原因,改进设计。
回到家,严弘森立刻投入到分析和反思中。
仔细检查每个部件,反复观看发射的视频,找出问题所在。
努力是有回报的,他终于发现了几个关键的设计缺陷:控制系统不稳定,发动机推力不平衡,结构强度需要加强...各种问题浮出水面,严弘森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开始制定改进计划。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严弘森又陷入了忙碌的新一轮。
对火箭的控制算法进行了重新设计,对发动机喷管进行了优化,并用新材料替换了一些关键部件。
每个变化,他都反复测试,不断调试,直到完全满意为止。
困难与挫折并未使他退缩,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严弘森鼓励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要向失败学习,直到成功。
几个月后,严弘森的新火箭完工了。
这次,他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信心。
经过第一次发射的洗礼,他对火箭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最后,新火箭又一次站在发射架上,一切都准备好了,等待最后的倒计时。
“5、4、3、2、点火!”在命令下,火箭队再次冲向天空。
这次,它飞得更高更稳,气势磅礴地划过天空。
严弘森紧握遥控器,目不转睛地盯着火箭的轨迹。
在火箭队最终成功着陆的时候,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下子跳了起来。
"成功了!我做到了!"他激动地大喊,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虽然严弘森的火箭发射并不完美,但却是他追梦路上的一个重要步骤。
他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研创新过程,从最初的想法,到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和改进,再到最终的成功发射。
这一过程教会了他坚持不懈的力量,求知的勇气和创新的智慧。
这让严弘森真切地感觉到,梦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需要不屈不挠的毅力。
现在,严弘森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他正在开发更先进的火箭,设计更复杂的系统。
但是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难和障碍,他都会勇往直前,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明亮的太空梦。
这梦想,伴随着火箭的每一次起飞,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让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严弘森一定会乘着梦想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飞向他心中的宇宙!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网2022-10-06 别忘了给“火箭男孩”背后的父母一个赞美。
第二次造火箭
严弘森在第一代火箭试射完成后,并未止步于此。
他知道,通往梦想的路上,没有终点,只有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
资料来源:2024-17上观新闻 浙江省10岁“火箭男孩”刷屏!爸爸:我听不懂他教的东西。
在2023年10月,他毅然启动了二代火箭的发展。
这次,他要挑战更高的目标,追求更好的表现。
第二代火箭队在设计之初,就吸取了第一代的教训。
严弘森意识到,为了让火箭飞得更高更远,有必要在许多方面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它应该是一个发动机。作为火箭的“心脏”,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火箭的性能。
严弘森决定采用新型固体燃料,提高比冲,增强推力。
为了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他还重新设计了喷管和点火装置。
第二是控制系统,上一代火箭的控制算法不够智能,导致飞行姿势出现偏差。
这次,严弘森引入了先进的惯性导航和自适应控制技术,使火箭能实时调整飞行参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对伺服电机和舵机的布局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结构设计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严弘森广泛使用碳纤维和玻璃钢等复合材料,以减轻重量,提高强度。
因此,他还借鉴了商业火箭的设计理念,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的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通过精确的计算和模拟,二代火箭的气动外形更加美观流畅,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阻力。
严弘森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
面临这些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面对困难,向专家寻求帮助,查阅文献,开动脑筋,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努力是有回报的,在不断的试错和改进中,二代火箭的技术状态越来越成熟,设计方案也越来越完善。
转眼间,半年多过去了。
第二代火箭队终于进入了最后的装配阶段。
在严弘森的“指挥”下,零件一个接一个地到位,电路接通,程序上传。
看着眼前这部全新的“作品”,严弘森心中充满了骄傲和期待。这一次,他知道,他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二代火箭于2024年6月完全准备出发。
在发射现场,严弘森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
每个系统的状态,每个参数的设置,他都仔细确认。
一切正常,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欠东风,随着倒计时的开始,严弘森的情绪越来越激动。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紧握着遥控器,目光坚定地盯着前方。
“3、2、点火!”二代火箭在一声令下腾空而起,划破了天空。
它的飞行轨迹稳健有力,就像一支利箭,直刺天空。
严弘森盯着数据显示屏,屏息凝神。
伴随着火箭队的不断攀升,各项指标始终保持在理想范围内。。
最后,火箭队达到了预定的高度,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成功了!第二代火箭首飞取得了圆满成功!
严弘森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这一刻凝聚了他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凝聚了他对航天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追求。
此时此刻,他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向世界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再大的梦想也会变成现实。
结语
火箭队,不仅承载着严弘森的个人梦想,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太空梦想。
中国航天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一次又一次刷新纪录,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
现在,这个接力棒已经传到严弘森手里了。
在新时代,他正以年轻人的姿态,继承着前辈们的事业,描绘着更宏伟的宇宙蓝图。
咱们为严弘森欢呼,为他的梦想欢呼!咱们期待他的下一次发射,期待他的火箭飞得更高更远!
让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千千成千上万像严弘森这样的追梦人的努力下,中国的航天事业一定会实现新的腾飞,朝着更广阔的宇宙前进,朝着人类的星辰大海前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