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施雅风冰冻圈科研突击队共13人,其中中共7人,平均年龄35岁;其攻关任务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保雪关键技术。突击队以施雅风院士命名,时刻牢记“求真求实” 不畏艰险 勇于创新的使命,旨在继承老一代科学家的精神,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的精神。
施雅风是中国优秀的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冰川学、冻土学、泥石流等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冰川雪域行走了50多年,从无到有,系统地发展了中国的冰川理论,将中国的冰川研究推向了世界前沿。他扎根西部,就像一座灯塔,影响了冰冻圈科学乃至地理学领域的几代人。
在中国从事冰雪应用研究的人才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施雅风冰冻圈的研究突击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面对困难,践行着施雅风“扎根西部,开拓奉献”的科学精神。为了解决技术问题,他们在黑龙江哈尔滨亚布力滑雪场、河北崇礼云顶滑雪公园、北京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场所不断进行冰雪储雪等野外试验。
北京冬奥会2022年举世瞩目。由于中国首次举办冬奥会,冬奥会特殊的保雪需求已经超出了我国相关科研机构的日常科技服务能力和数据观察范围。这次冬奥会是世界上第一次在mainlanDChina季风气候区举办的冬奥会。气象条件不利,举办时间使得体育场的保雪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山区雪质短暂预报、冰雪生产、高效储雪三个方面。但是,我国冰雪产业科研基础薄弱,高水平的雪务工作者匮乏。此前,国际大赛雪道的质量标准、雪道制作、储雪等关键技术和裁判权大多掌握在欧美少数雪保公司和国际雪联手中,技术封锁中国。
为了服务国家需求,保证冬奥会的顺利举办,冬奥会保雪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施雅风冰冻圈科研突击队围绕冬奥会保雪的技术瓶颈,在中国东北、西北、华北不同的滑雪场进行了多次野外储雪试验,获得了准确的第一手观察数据。突击队成员克服了冰雪制作的最佳窗口期,以抓住冰雪制作的最佳窗口。–在刺骨的寒风中,30℃的严寒反复进行冰雪赛道的注水试验。最终,突击队掌握了适合中国的冰雪生产技术和储雪技术,开发了雪粒径测量仪、雪硬度测量仪、雪冰密度测量仪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仪器设备,实现了中国雪保技术从“0到1”的突破。
施雅风“求真求实,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犹如源头活水,成为突击队克服科学问题、攀登科学高峰的不竭动力。
文章源自:复兴路上的科学家精神:新时代新青年——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施雅风冰冻圈科研突击队:我们是一片雪花,降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2024年中国科学院院刊, 39(2):封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