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来自什么值得买站内用户:煮鸡蛋
现在的小区,已经大幅度的普及了「智能系统」。
要么刷脸进入,要么用智能钥匙卡进入。而说到钥匙卡,对于一些人来说简直就是「地狱」。
毕竟丢三落四的习惯总改不了,一旦把钥匙卡忘在了家里,想回家就成了一条“艰难的路”。
but,就算是在丢三落四的人,手机总不可能忘记携带。毕竟对于大家来说,什么都没有,唯独不能没有手机!
所以,「什么值得买App」首席生活家「煮鸡蛋」就研究了一种用手机or手环,搭配NFC功能读卡器,来实现的「智能门钥匙」。
快来看看吧!
读取门禁卡片
因为大部分的门禁卡做了加密,大部分的朋友可能是卡在了这个步骤,没办法用手机直接读取门禁卡。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专用的NFC读卡器,来个“曲线救国”。
我曾经购买过两款读卡器,第一个是四年前买的,花了60块钱;第二个是去年买的,才花了18块钱。
购买新产品的原因是,物业最近换了国产的“无漏洞卡”,封堵了早期菲利普芯片的漏洞。老读卡器跑冒烟了都读不出来,所以无奈买了新读卡器。
当初60买的老读卡器,当时是非常好用的,如果物业不升级“无漏洞卡”,我能一直用下去。
老读卡器的配套软件界面,当时的解码效率比较低,一张全加密卡需要5~10分钟才能读出来。
而新的这个读卡器就比较小巧了,还有配套的手机APP。这科技进步太快了。
才花了18元,还送俩卡扣,挺超值。
解码速度快,而且可以分析数据。我研究了一下,新产品解码快,主要是他可以识别00扇区00区块的厂家代码,然后在线查找这个厂家的数据,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读取时间。
还能勾选【高性能模式】和【x64模式】,有点强大。
开始了!放上去卡扣,点击开始解卡。
一分钟基本就读好了,就5扇区和8扇区有数据,别的地方都是空白的。
从8扇区成功识别到门口的进门有效期是10年。
观察dump文件(可省略)
这里面,简单和大家普及下各种数据的含义,在00区00块,就是卡号等信息,里面还包含有厂家信息,大部分门禁不会校验,不过也有极特殊的会校验,那时候就得上CUID卡了。
通过和空白卡数据比对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里面五扇区和八扇区有数据,而五扇区里面是楼层门牌号等信息,负责单元楼的进入和电梯刷卡上楼;八扇区里面是小区进门的信息,负责小区院门的进入。我这里运气很好,没有滚动码,所以写进去就能用。
所以理论上,我们只要把00/05/08扇区的刷进去就可以了,实际上基本上都是整体刷,很少有编辑的需求。
制作空白卡
这一步我们需要制作一张空白卡,作为一个“外壳”。
这里的空白卡,是只包含0扇区0区块信息的卡,这就相当于一个只包含卡号的无加密的卡。这样可以让手机手环正常复制,生成一个非加密卡的外壳,以便下一步把加密部分二次写入进去。
方法很简单,第一步读取出来的dump文件。
直接把00区00块的数据复制,粘贴到一个空白卡数据里。空白卡数据没有的话,就读一遍手里空白的新门禁卡,保存就可以。
粘贴之后给这个dump文件保存好,以后还用的到。
写入空白卡
手头只有小米和华为手机,值友们如果使用的其他品牌手机,需要上网单独搜一下,很简单。
1、小米手环
打开小米运动 App,点击“我的”,选择“手环设置”。然后选择“门禁卡”,点击“添加门禁卡”。
将手环放在上一步做好的空白卡上方,等待门禁卡信息录入完成。
2、小米手机
打开小米手机的“钱包”软件,点击页面上方的“门卡·钥匙”。
进入门卡钥匙界面,点击右下角“+”。
选择“实体门卡”,点击“添加”。
把上一步做好的空白卡贴在手机背面,等待系统读卡。
读卡完毕,选择喜欢的门卡卡面,点击完成。
3、华为手机
在“钱包”APP主页中,点击“钥匙”。
点击右上角的“+”,然后选择“门禁卡”。
点击“模拟实体门禁卡”。
把上一步做好的空白卡贴在手机背面,保持亮屏状态,等待系统读卡。
编辑卡片信息,卡片名称、卡片封面,点击“确认”。
写入加密信息
经过上一步写好了空白卡,我们把手环调到对应门禁卡的页面。
或者是,手机调到对应门禁卡的页面。
把手机/手环扣在读卡器上,对准读写区。在电脑软件上选择原始的dump文件,点击“一键写卡”。
这时候手环会把剩下的加密信息写入手环,这时候就做成了一个完整的卡。
校验数据
把写好的手环/手机放在读卡器上,解卡。
得到的数据和原始文件比对可以发现,0扇区的工厂代码不一致,其他都完全一致。小米手环4这里改不了,但无所谓,绝大部分门禁不影响开门。
我震惊的发现,小米14手机竟然可以写入0扇区厂商代码,做到完美复制,太强了。
此外,如果门禁卡到期了,去物业升级完新的卡,怎么写入手环?
那就方便了,还是老方法,把新的卡扣解卡,得到dump数据文件。
但这次就不需要做空白卡片了,手机/手环调出来相应的卡片,直接把手机/手环扣在读卡器上,写入新的卡就可以。
写在最后
写入门禁卡这个操作,确实有一些学习成本。虽然过程复杂,后续的使用就非常方便了。如果你平时也总是“丢三落四”,不妨学习一下这个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