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单送达,工资却成泡影:科技巨头轰然倒塌的62亿迷局"

近期,科技界传出了一则震撼人心的新闻:上海极目银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极目科技”),其创始人陈群在背负高达62亿元巨额债务后神秘失踪,留下公司上下800余名员工一脸错愕——他们上午还在会议中讨论修复软件漏洞,下午却面临公司突然宣布解散的命运。

据一封报案回执透露,早在5月24日,极目科技的高层管理人员就已经发现无法联系上陈群。两天后的傍晚,当他们焦急地赶到陈群位于郊区的私人别墅时,迎接他们的只有空荡荡的房间和一片寂静。在房间的一片杂乱中,一张孤零零的A4纸和一个U盘显得格外醒目。纸上手写着:“无力偿还投资人款项,总计62亿元,唯有逃避现实。”至于U盘中究竟存储了什么关键信息,外界无从知晓。直至5月27日正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高管团队终于承受不住压力,决定向警方报案,并不得不将这一残酷的事实告知全体员工,一场商业风暴由此掀起。

浙江80后企业家惊人巨亏:62亿资金黑洞揭秘  第1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市界」深入探究发现,陈群这位年轻的80后企业家,其背景如同其行踪一样,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尽管公开资料对其个人成长历程和教育背景记载甚少,只知道其出生于1986年,户籍所在地标注为浙江省台州市,但陈群在业界的形象却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股权投资者,深耕金融科技、区块链、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及新兴的元宇宙技术等多个前沿领域多年。

他一手创立的极目科技,尽管成立仅一年有余,却迅速以“创业孵化+创新驱动”为轴心,立志打造国际顶尖的科技创新社群。该企业的投资布局广泛,与陈群本人丰富的职业履历相呼应,触及元宇宙、AI、区块链、云计算、AIGC、金融科技等十二大行业,累计投资额高达4亿至5亿元人民币,其业务范围之广曾引得内部员工侧目。公司高层在回应外界质疑时,曾乐观表示,即便投资项目中有八成不成功,只要剩余两成能够开花结果,企业便能实现盈利并维持其他项目的运营。

回顾过往,种种迹象似乎预示着后来的剧变,但对大多数员工而言,陈群的突然消失仍如同晴天霹雳,令人措手不及。一位不愿具名的员工古月透露,尽管之前已隐约感到公司或将进行裁员,但万万没有预料到会是创始人率先抽身离去。古月回忆,自去年年底至今年初,公司已历经两轮裁员潮,员工间私下揣测财务困境或是背后原因。

古月本人亦是受害者之一,她指出,公司不仅拖欠她两个月的薪水,4月和5月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亦未按规定缴纳。直至5月29日,公司发布通告,声称因老板失联,无奈之下决定与所有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承诺于6月7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寄送解约通知、离职证明,并承诺依据劳动法2N标准发放经济补偿及其他法定补偿。

然而,到了6月6日,另一位名为叶涛的员工在事业集群部内部群聊中不满地表示,尽管公司发布了关于5月工资、经济补偿及未休假期折现的通知,实际上却仅仅发放了工资条,实际薪酬与补偿仍未到账。“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种仅发通知而不发实质薪资的做法,让员工们困惑又无奈。

浙江80后企业家惊人巨亏:62亿资金黑洞揭秘  第2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令叶涛感到惊讶的是,公司几乎缺乏实体资产支撑。“据说公司财务记录中的所有实物资产,包括服务器、AIGC部门的数千块高性能显卡等,总估值仅约为1亿元;办公场所是租赁的,陈群的住宅别墅也是租借而来,他名下的个人财产仅剩一辆汽车。而这些屈指可数的资产,在面临紧急变现时究竟能以何种折扣成交,目前仍是未知数。”叶涛补充道,就连日常工作中频繁使用的电脑设备,竟然也是通过租赁方式获取。

陈群的起家之谜:P2P金融的早期征途

陈群的突然失踪不仅让800多名员工的未来变得模糊不定,更牵扯出一个涉及近万名高端客户、高达60亿元资金缺口的巨大风波。经调查,陈群的商业帝国大致分为两大板块:科技领域以极目科技为代表,涵盖元宇宙、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财富管理领域,则主要涉及各类收益型和债权型理财产品。

实际上,财富管理板块的问题似乎比科技板块更早浮出水面。投资者方星(化名)透露,她于5月9日到期的30万元收益权产品未能按时兑付,经过多次催促,理财顾问在5月20日展示与陈群的对话记录,陈群承诺若24日未能处理,将由其个人垫付。然而,承诺并未兑现,一再拖延后,投资者们最终等到的却是陈群失踪的消息。与方星类似遭遇的投资人纷纷报案,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并表示陈群名下公司资产复杂,需要时间调查,未来资产回收将与员工赔偿同步考虑。

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在接访中指出,已确认的公司负债为62亿元,涉及9000余名人员。而合同中提及的资产挂靠的产权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存在合规性问题,这些资产难以穿透审查,很大概率是虚构的标的物。

追溯陈群的发家史,一切都始于他25岁的那一年。2011年,陈群创立了“苏州中资联”,乘上了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东风,特别是在P2P网贷平台因银行信贷紧缩和监管宽松政策而遍地开花的2013年,陈群依托“中资联”迅速在全国多地开设了近50家分公司,涉足P2P业务。

2014年,苏州中资联推出了“贝尔在线”,一个号称连接借款人与出借人的P2P服务平台,提供“智富宝”和“月息通”两种产品,年化收益率诱人,最高达13.32%。同年,陈群荣获《经济参考报》颁发的“2014年中国经济人物”称号,中资联的辉煌时期拥有超3000名员工,服务10万高净值客户,年业务量达到200亿元。这一系列成就,正是陈群从P2P金融起家,逐步构建其庞大商业帝国的起点。

浙江80后企业家惊人巨亏:62亿资金黑洞揭秘  第3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P2P行业不断曝出非法集资、平台负责人跑路、虚构项目欺诈、资金池操作等一系列负面事件,尤其是“校园贷”和“裸贷”现象引起社会强烈反感,监管机构开始加大对P2P平台的管控力度。面对这一系列压力,苏州中资联意识到合规化转型的紧迫性,决定扩展其金融业务版图,涉足股权投资基金领域。一位公司高管曾强调,为了确保P2P业务的独立性与合规性,必须发展多元化金融业务,并将线上线下业务分离,视此为公司转型的关键步骤。

于是,在2015年前后,陈群着手注册了一系列涉及财富管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投资基金的公司,如上海中资联公司、群泰融资租赁公司、众恒股权投资公司等,进一步布局金融业务领域。尽管陈群直接担任了这些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他还通过“明暄基金”间接运作,尽管表面上看该基金与他并无直接联系,但多位理财顾问私下向投资人透露,陈群正是背后的实控人。正是这个“明暄基金”,使得众多投资人陷入了之后的困境。

钱的流向何方?

通过对投资人提供的合同资料进行分析,「市界」发现明暄基金出售的部分产品与其底层资产的持有人、管理者(转让方)之间存在关联,呈现出“自融”的若干特征。所谓自融,简而言之,就是企业主设立线上借贷平台,将从平台筹集的资金用于自身企业或关联企业的资金周转,这种做法往往伴随着资金用途变更、虚构资产和项目等问题,是监管严厉禁止的行为。

以“润泰2期收益权转让合同”为例,该产品基于润泰小额贷款公司的“债权转让6”,转让金额为6300万,为期3年。合同中明确指出,该基础资产由“天宜资产”持有。而另一份“产品认购确定书”则显示,天宜资产作为该收益权转让产品的管理人,已接收了相关合同和认购资金,并加盖了公司印章。这表明天宜资产同时作为资产持有人和产品管理者的身份,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进一步调查天眼查等公开信息,可以发现明暄基金、陈群与天宜资产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关系,甚至连“润泰小贷”也与陈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揭示出一个相互交织、资金流转复杂的关系网络。

浙江80后企业家惊人巨亏:62亿资金黑洞揭秘  第4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意味着,这些金融产品从底层资产的原始持有者到当前持有者,再到管理人,甚至包括销售渠道,都与陈群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样的结构导致了资产真实性、资金流动路径及交易透明度的极度模糊,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核实。甘肃产权交易所的一则公告更是直接指出,明暄基金销售的产品中涉及的底层资产可能为虚假挂名,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疑虑。

2021年,明暄基金销售的产品疑似自融的问题就已经显现,彼时“东方永泰”和“方恩资管”作为底层资产的持有者和管理者参与其中,而这些公司据称与明暄基金同属同一集团。这种内部循环的操作模式,加之明暄基金工作人员的坦诚陈述,无不指向自融行为的可能性,而这种行为早在2016年就被监管明确禁止。

业内人士指出,自融平台存在的资金安全风险极高,由于资金流向不透明,可能被用于非预定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个人挥霍、再投资或支持其他业务运营,这些都超出了普通投资者的掌控和了解范围。自融还可能导致关联交易、期限错配和资金池借新还旧等问题,严重威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随着相关问题逐渐暴露,包含“中资联”字样的多家公司开始被清退或自行注销,包括上海中资联、苏州中资联及其各地分公司。但陈群并没有彻底退出舞台,而是通过“中岩信”、“铭暄”等新公司名称重新包装,继续其商业活动,试图规避监管和公众的视线。

投资人的信任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而逐渐瓦解,他们开始质疑陈群近年来在科技领域的投资是否真实有效,还是仅仅为了营造一种资金健康运作的假象。理财师在客户群中不断宣传极目科技的正面形象,强调其科技业务的蓬勃发展,但在陈群失踪和中岩信无法兑付本息之后,这些宣传看起来更像是空洞的口号,而非真实的商业成果。投资者们逐渐意识到,他们可能陷入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金融迷局之中。

浙江80后企业家惊人巨亏:62亿资金黑洞揭秘  第5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位理财顾问在向其客户描述时提到,公司科技部门的表现优异,特别是在文化旅游景区领域,即便保守估计也位列全国前三,而依据当前的业务规模及综合实力评估,实质上可能已占据全国首位的位置。

对此,前事业集群部门的员工叶涛有所保留地确认,公司确实与若干景区有过合作经历,并且在他看来,其中不乏真实且成功的案例。例如,近期因“王婆说媒”营销活动而名声大噪的河南万岁山·大宋武侠城便是合作对象之一。

然而,叶涛并不明了极目科技针对该景区究竟提供了哪些具体服务,「市界」在公开的信息资源中也未能找到相关的合作详情。

另外,「市界」的调查揭示,陈群执掌的明暄基金在向投资者构建美好资金循环愿景的同时,还擅长利用“拉关系”的策略,有时甚至会牵扯到一些实际上并无关联的大型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导致后者无辜“中枪”。

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即知名的中投公司为例,它在某些明暄基金的理财顾问叙述中,被赋予了“集团顶层控股方”的身份。但深入探究后,「市界」仅发现有吴卫珍、陆美红两位个人投资者,各自在中投和明暄下属企业有投资行为,除此之外,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实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股权或管理关系。

浙江80后企业家惊人巨亏:62亿资金黑洞揭秘  第6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个意外卷入的是国家开发银行。在明暄基金理财顾问的表述里,该“集团的资产管理公司及基金公司直接受国家开发银行控股指导”。而「市界」的核查结果显示,此类控股信息同样无从考证,无法予以证实。

陈群的商业轨迹始于P2P借贷平台,随后逐步扩展至私募基金、不良资产投资等多个金融领域的布局,并大步挺进科技创新行业,这一系列动作似乎旨在精心打造一个“金融与科技并重”的资本运作闭环。

不过,随着陈群本人的突然失踪,他所构建的这幅复杂图景——无论是在金融产品设计、元宇宙及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前沿科技的探索,还是理财顾问频繁提及的强大后台——都开始在公众的审视之下,褪去层层迷雾,其真实的面貌逐一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