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山大学5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  第1张

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通讯员李建平 廖思媚 邱清萌 6月24日,国家科技大会、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山大学作为第一个完成单位的5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其中自然科学奖2项,科技进步奖3项。

近年来,中山大学坚持“四个方向”,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的使命,坚持科研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多学科融合的优势,更好地结合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促进学科交叉,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

在双有理变换下,数学学院胡建勋等完成的“数值几何不变量变化”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组聚焦辛拓扑和数学物理研究热点,建立了辛流形双有理等价的二分法分类理论。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数学杂志Invent上。.Math.事实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于促进人们对模型空间定义的数值几何不变量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由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等完成。围绕华南EB病毒相关鼻咽癌高发但缺乏高效筛查手段和上市疫苗的困难,项目组阐述了EBV诱导肿瘤细胞可塑性的新型致癌机制,构建了EB病毒疫苗设计分子基础。与有关企业合作,在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动EB病毒预防性疫苗研发上市。

完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仇荣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组聚焦重金属污染农田和工矿场地土壤绿色修复和安全利用的世界性问题。经过20多年的联合研究,开发了“植物阻隔-植物提取-植物稳定”、“地貌重塑-土壤重建-生态重建”等技术,创造了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全利用模式,完全覆盖了污染农田和工矿场地。结果在全国23个省市和自治区得到了推广。在全球土壤污染修复和环境管理方面,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肿瘤防治中心马骏等完成的“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的建立和推广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建立了新的鼻咽癌筛查方案和新的增效减毒治疗策略,显著提高了筛查效率和治疗效果,并被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癌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标准。国际指南采用了多项治疗方案研究成果,成为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每年受益患者超过4.5万人。

“膀胱癌精准微创智能诊疗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首创了膀胱癌人工智能数字诊断新技术,开发了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系统,打破了技术壁垒和国外垄断。目前已应用于全国600多家医院,全面提高了我国膀胱癌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国家科技奖包括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五个奖项,旨在奖励个人和组织在科技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