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2023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公布。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和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分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2名。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出生于泰州姜堰潼的李德仁院士,与弟弟李德毅、堂弟李德群一门三院士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李德仁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李德仁出生于泰州市姜堰区潼古镇。一九五一年,11岁的李德仁小学毕业,考入江苏省泰州中学。

中学时期的李德仁,各科成绩都很好。他兴趣广泛,曾利用业余时间,用平板测量仪测量泰州中学背后“小泰山”的高度。正是在那里,为他以后的测绘工作奠定了基础。

1957年,李德仁被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录取。1982年,43岁的李德仁去了波恩大学和斯图加特大学,他去了德国。在斯图加特大学,他是国际著名的摄影测量和遥感学家阿克曼教授。当时,阿克曼给了他一个在航空测量领域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仅仅过了不到两年,李德仁就解决了测量学术界误差可区分理论的难题,由此撰写的博士论文,至今仍保持着斯图加特大学历史上最高分。

德国许多机构在博士毕业时向李德仁伸出了“橄榄枝”,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一九八五年二月,他回到母校。武汉测绘学院任教者,开启了为国家创新创业的漫长道路。

江苏籍,一门三院士  第1张

李德仁院士

此后,李德仁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22年,在法国尼斯举行的第24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李德仁被授予布洛克金奖,以表彰他对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发展的里程碑贡献。他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李德仁曾经在武汉大学学报上发表过一篇关于自己成功的“秘密”的文章,“读书、思考、创新、实践”。作为一个想要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无论做什么行业,这八个字都不能少。

六月二十四日上午,国家最高科技奖公布于2023年,李德仁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根据新华社发布的消息:李德仁一直致力于提高我国遥感测绘水平。他克服了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和地图测量的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图像高精度处理的一系列问题,带领团队开发了自动高精度航空和地面测量系统,为中国建设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面观测系统做出了突出贡献。

祖先曾经是状元,80字家训传承百年。


在姜堰潼潼古镇,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当游客来到这里时,他们会听到导游说这样一句话:“古代有三科两状元,现在有三院士。”

“一门三院士”是指李德仁和李德毅,以及他们的堂弟李德群。他们不仅是家乡父老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界的传奇。

江苏籍,一门三院士  第2张

三院士合影

李德毅、李德仁、李德群从左到右分别为


李承霖,一个院士兄弟的六世祖先,是清朝道光二十年的冠军。他进入翰林院,担任广西考官和王子的老师。他在官员工作了几十年,清正廉洁,谦虚谨慎。辞职后,他隐居在泰州,过着简单的生活,做得很好。

江苏籍,一门三院士  第3张

院士老居,位于姜堰邈潼。

15岁时,李承霖的曾孙-院士兄弟李贞发恰逢战乱,家道中落,便到学校做生意,后来成了一方富商。为了商业诚信,李贞发做事公道,被选为董潼商会会长。李贞发的儿子李卫泉和李桂冬开了一家粮食公司。他们富有,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村民。他们热心公益。他们经常在工作日修桥补路,扶贫济困,热心公益。对于家里的仆人也是宽厚相待,从不训斥骂人,闲着没事的时候,总要和他们拉拉家常,上下不分。

在唐潼古镇的院士老房子里,到目前为止,大厅里挂着80字的李氏家训: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勤学习,车胤孙康,弦歌雅乐,翰墨传香,尊师益友,孝道永彰,和谐邻居,扶幼尊长,尊德修行,愤怒努力,女红针,娴淑贤良,诗书共读,兰桂齐芳,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勤俭节约,家庭道隆昌。

江苏籍,一门三院士  第4张

李氏家训

据悉,1890年,李德仁曾祖父李贞发手书,告诫子女要爱家爱国,努力学习,修身养德,为社会做贡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华圣贤思想清晰可见。李的孩子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三兄弟都放弃了国外的机会回国科研。


现代化快报记者发现,李家三院士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无一例外,学成后都选择了回国。

德国博士毕业后,李德仁回到母校武汉测绘学院任教。

弟弟李德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

江苏籍,一门三院士  第5张

李德毅院士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李德毅出生于姜堰潼。一九六七年,李德毅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一九八三年获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博士学位,学成后毅然回国报效国家。

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李德毅是“大咖”。在他的演讲中,他以人工智能对教育、医疗、制造和金融行业的影响为例,解释了它带来的变化。“人工智能正在悄悄地改变世界。”

李德毅曾经说过,人工智能将使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他认为,智能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决策和创新的能力,”李德毅曾经说过。在智能时代,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决策和创新的能力。

江苏籍,一门三院士  第6张

李德群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群,材料成型专家。一九七八年,33岁的李德群进入华中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一九六八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县城当了十年技术员。

1986年,41岁的李德群被邀请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注塑成型过程模拟技术的研究中,以满足国内注塑成型快速发展的需要。一九八七年,李德群为美国AC-Tech公司开发了一款商业二维冷却系统分析软件,并收到了留美工作的邀请。然而,带着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他毅然选择回到母校,参与建设塑性成型模拟和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率先开创数字材料成型研究的新方向。

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报道,“老师朋友”是学生对李德群师生关系的描述。以前交通不方便,很多学生春节回不了家。李德群邀请他们回家过年。他不仅关心学习,还小心翼翼地问候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李德群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的老师,也是一个兴趣相投、无话不谈的朋友。

李德群于2022年在武汉去世,享年78岁。

来源:现代快报/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