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7月8日,抄书打卡第227天。让我们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都发生了什么吧。
科学家发现火星生命新证据
1997年7月8日,美国“火星探路者”号飞船发回的最新照片表明,在该飞船着陆的火星阿瑞斯平原几十亿年前曾发生过特大洪水。
从这些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因受强大的洪流冲击而堆积起来的鹅卵石和岩石上留下的清晰的水痕。洪水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还有待进一步分析,据参与“火星探路者”号研究项目的科学家迈克尔·马林估计,洪水发生的时间可能在30亿至10亿年前。“火星探路者”号这次发回的照片是迄今有关火星上曾经发生过洪水的最有力的证据。
马林说,洪水淹没的地区相当于地中海的面积,其宽度有数百公里,洪水流量高达每秒100万立方米。岩石上的水痕是由洪流中的盐类和泥沙所造成的。
“火星探路者”号的新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如果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液态的水,就意味着火星上可能有过生命。但火星表面目前的湿度很低,白天最高温度为零下12摄氏度,夜晚降到零下76摄氏度。为此,参与该项目研究的另一名科学家马修·格罗姆贝克指出,“火星探路者”号的新发现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远古时期的火星是否更温暖、更湿润?有些科学家还说,单有洪流存在不能说明火星上有过生命,关键是要在火星上找到静止的水曾经存在的证据。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表示有信心找到这样的证据。今年几个星期内,他们将对“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的有关火星洪水的照片做进一步分析。
科学家认为,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是个大问题,只研究火星地表景观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而须通过收集火星岩石标本、并在地球上的实验室进行分析才行,该工作到2005年才能进行。
2004年 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船闸通航验收委员会在三峡工地宣布,三峡船闸已经通过正式通航验收,由试通航转为正式通航
我国国内卫星通信网建成
1986年7月8日,我国国内卫星通信网正式建成。
1986年7月8日,通信卫星是利用位于地球赤道上空3.6万公里高处的同步卫星作中继站,实现区域通信的现代化方式。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内卫星通信网。我国国内卫星通信网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通信事业又向现代化迈进了一步。它为全国性的综合电视和电视教育节目的传递创造了良好的途径,对改善我国边远地区邮电通信落后状况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李小龙日
李小龙(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师承叶问,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祖籍中国广东顺德均安镇。李小龙是世界武道变革的先驱者,也是首位中国功夫全球推广者。此外他还是华人武打电影演员,好莱坞首位华人主角,截拳道创始人。他在香港的四部半电影3次打破多项记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了亚洲电影票房记录,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全球总票房达2.3亿美元。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香港突然去世,年仅33岁。
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他让西方人认识中国功夫,并且把功夫推向了全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
李小龙不但是出色的武术巨星,更是文化符号。他是首位到好莱坞打拼的华人演员,凭借一身功夫风靡全球,是走向世界的中国符号。还很少有一位东方武术家能像李小龙一样突破国家、种族的领域,并且在死后声威依然不减。
他主演的功夫片也让动作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可以说后来的这些动作巨星,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成功的。
李小龙由于在武术和电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他先后在1972年和1973年两度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1972年还被香港评为十大明星之一。
美国报刊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 武之圣者”,香港报纸赞誉他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国、日本、英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同时出版了纪念李小龙的多种多样的杂志和特刊,都称他为“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1993年美国发行李小龙逝世20周年纪念钞票,好莱坞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同年,李小龙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1998年11月,李小龙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武术电影巨星奖”。
1999年《时代周刊》列出20世纪英雄与偶像人物名单,李小龙与英国已故黛安娜王妃、美国总统肯尼迪等一同上榜。2000年,美国政府宣布发行一套《李小龙诞辰60周年纪念邮票》,这是继玛丽莲·梦露和007之后的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人,也是华人中的第一人。由香港七家电子传媒联合举办的“世纪娱乐风云人物选举”,李小龙荣登“娱乐风云人物榜”首位。
1838年 齐伯林出生,德国工程师,飞行员,齐伯林飞艇发明者
施琅率军发起收复台湾的作战
1683年7月8日 (农历六月十四),施琅率军发起收复台湾的作战。
1683年7月8日(康熙22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领大型战船300余艘、水兵2万余人以及230余艘中小型战船从福建沿海扬帆起程,发起收复台湾的作战。施琅舰队首先向台湾岛的屏障澎湖发起进攻,从而拉开了澎湖战役的序幕。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6月,奉旨收复台湾,统帅福建舟师迅速攻取澎湖,尔后,利用有利的态势,主动、积极地招抚台湾郑氏集团,促使郑氏集团放弃抵抗而就抚。
台湾本岛不战而下。其时,清朝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争议。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在分管兵部的清朝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乃分管兵部的内阁大臣潘湖叟黄锡衮的妹夫)的意见打动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朝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
莱比锡日报
660年,以周刊形式在德国出版了《莱比锡新闻》,三年后“莱比锡新闻”由周刊转变为日报,这是新闻史学家所被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日报创办的成功,是德国对世界报业发展的又一重要贡献。
随着周报和日报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新闻事业的正式诞生,人口集中,大城市的出现,各类学校的兴起以及交通、通讯、印刷和造纸业的迅速发展,为报纸的创办提供了完备的物质基础。
从中也揭示了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一个一般的规律,就是新闻传播事业一般的规律是新闻传播事业是在社会生产方式传播到一定的阶段,适应一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