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的她,为何选择留在合肥做“科漂”?  第1张


编者按:


听惯了“北漂”“沪漂”“广漂”,何为“科漂”呢?在合肥就有这样一个新群体,他们为了科技创新的梦想不远千里奔赴合肥,在这里埋头创新,在这里扎根生活。作为“新一线城市”,近年来合肥以科创闻名于世,涌现出一家家“明星”科技企业,创造出一个个杰出的科技成果,人工智能、量子技术、芯片、显示屏等相关科技产业链日趋完善……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漂”更是高新技术人才与合肥的一场双向奔赴。他们慕名而来,带着技术与梦想,和这座城市擦出“创新的火花”。


1996年出生的李鸿,研究生毕业后选择从山西来到千里之外的合肥做一名“科漂”,化身“国之重器”量子通信研发的一名女工程师。而她的爱人也即将博士毕业留肥继续做科研,他们因科技结缘,一同开启他们与合肥逐梦的故事。

“95后”的她,为何选择留在合肥做“科漂”?  第2张

“科漂”李鸿与新一代量子通信设备。


毕业后扎根合肥逐梦量子

李鸿是科大国盾量子的研发人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她的职业很“高大上”,有一个专有名称叫做“FPGA工程师”。用通俗的话语解释,这与量子通信相关,而她做的工作是编辑各种程序使得一台量子通信相关的硬件设备QKD能够正常使用。她也被称为“逻辑工程师”。

在国盾量子产业园里见到李鸿时,她刚从实验室里出来。温柔清新的外形,和记者想象中的“量子工程师”有点儿不一样。

李鸿是山西太原人,学的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在山西,学在西安,毕业后竟来到千里之外的合肥做一名“科漂”,这不禁勾起了很多人的疑问。

2021年6月毕业后就来到合肥工作了。”李鸿告诉记者,她选择合肥有几个原因:“我当时就想在新一线城市中选择,生活节奏不要太紧绷,同时未来发展前景也很好的地方。”李鸿说,合肥有中国科大,同时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得也相当不错,再加上当时男友在中国科大读博,她便决定将未来的家安在合肥。


喜欢在创新中一点点突破

尽管外形上仿佛与“黑科技”不那么匹配,但李鸿却觉得自己的性格和工作内容“很合拍”。因为很喜欢一点点突破的成就感,这恰好与科技创新的意义不谋而合。

李鸿所在的团队在做新一代量子通信设备时,需要对量子产品进行规模化部署,而减小设备体积同时降低成本是团队的阶段性目标。过程中,需要对量子通信设备的每一个部分进行集成,包括发光编码、探测器、数据处理等各个模块。“和你们写文章一样,我们在突破的关键点也是需要灵感的。”李鸿对记者说。她会和专家团队一遍遍地讨论技术难点,寻找解决方案,前辈们的经验做法都会让她受益匪浅。“为了验证新目标,一步步坚定地往前走,我很喜欢这样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一次次成长。”

如今,新一代量子通信设备的体积相比现在的商用产品又突破了一个数量级,这也让李鸿与同事们非常兴奋。


夫妻携手开启“科漂”之路

李鸿的爱人是湖南人,他们在大学校园因科技结缘,进入了同一个实验室。之后爱人考入了中国科大,如今即将博士毕业留肥继续做科研,而他们也将在合肥买房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他是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的,会做与光电测量测试相关的工作。”李鸿说道。

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步入工作岗位,小夫妻俩始终都是对方的“科研搭子”。“我会陪他去看光电领域的展览,他会给我做许多机械相关的解析,我俩也算是合作愉快。”李鸿打趣道。

接下来的日子,李鸿将和爱人携手在合肥开启“科漂”之路,为梦想而努力,为城市的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图 |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张梦怡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吴弘
一审 | 吴弘;二审 | 束芳;三审 | 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