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注意过,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道路都已经变成了沥青柏油马路,以前常见的水泥公路已经逐渐消失。
可是一次修路并不能保证永远的畅通无阻,想必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遇见过,因为道路修缮而对行程造成麻烦吧。
那为什么总是修了建、建了修呢?难道我们都是些“豆腐渣”工程吗?
其实这些才是真正的原因。
以好换次
沥青其实主要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自然界存在着天然沥青,以前一些地方的人们也会用其来修路。
不过天然沥青产量很少,现在道路上面使用的几乎都是当代工业产物,即适当性质的原油通过减压蒸馏获得,或是减压渣油经过浅度氧化得到。
因为沥青在高温下具备良好的流动性、持久的黏着性,而冷却凝固后又具备电绝缘性、抗水性和弹塑性,所以现在大部分的路面都选择使用沥青来铺设。
特别是相较于我们传统使用的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可以说是“完胜”于前者。
上面我们说过沥青路面有着良好的弹塑性和抗水性,这是沥青路有着更长寿命的关键。
一方面,它可以抵抗车辆重量和行驶速度对路面造成的冲击,磨损和变形减少了,使用年限自然也就变长了。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雨雪渗透到路面下层,对地基造成破坏,使得寿命降低。
而且就算是道路长久使用出现损坏了,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大问题,沥青路就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用沥青“缝缝补补”就可以了。
可是因为水泥不具备这样的兼容性,但凡路面出现问题,就只能将其整段拆除,重新铺设。浪费财力物力不说,还非常的影响交通。
此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从交通安全方面来说,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摩擦力更强,强光下也几乎不会发生反射。这不仅减少了轮胎打滑的可能,也降低了司机的视觉疲劳,大大增加了安全性,也是其成为道路修建首选材料的原因之一。
上个世纪我国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和强国,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修路造桥让人们走出来,相互之间有贸易往来。
沥青虽好,但造价却比水泥贵出了好几倍,为了尽快联通各地的交通,将钱花在“刀刃上”,国家自然就选择了更加便宜的水泥路。
而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我们也有了富余的钱来重新整顿路面,所以水泥路就慢慢被替换成了更好的沥青路。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为了不影响整体交通,就像我们常见到的那样,政府只能一段一段地修。
以新换旧
沥青虽说是工业化后的产物,但是其的使用历史可谓是相当久了。
早在十五世纪时,就有印加帝国使用天然沥青铺设道路的记载;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人就开始修建煤沥青铺设的碎石路;二十世纪沥青就被各个国家广泛运用了。
可是那个时候的中国尚处于战火硝烟中,一直到了1949年以后,我们才渐渐在一些主要城市的重要道路和公路干线上铺设沥青。
并且因为没钱,使用的工艺和沥青种类也几乎是别的发达国家已经淘汰的“上一代”了。
就拿我们的“对头”日本来说,因为二战时期乘上了美国这股“东风”,一跃成为了那时候的强国。
他们向英国借鉴了道路修缮规范,在1878年时就掌握了沥青铺路的技术。
在1911年时,他们花了三年时间对原先的路面大规模更新改造,换成了新的沥青路。而我们在1920年时才在上海铺了第一条沥青路。
到了1975年,日本从美国借来了新的技术,开始研究新的沥青混泥土再生技术,接着对路面进行第二次改造升级。
可我们那时候不过才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别说普通路面了,有的高速公路甚至都还是水泥路面。要知道我国1996年深汕高速通车时,其大部分路段都还是水泥路,直至近20年我国才大面积修建沥青路。
所以现在被一些人拿来说事的,日本道路比我国的平整质量好的历史原因也在于此。
不可否认的,他们的确比我们更早掌握这项技术,“版本”更新也更快。
但后来者也可以居上,现如今中国的发展得越发好以后,也就更加注重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所以原先那些补了修、修了补的老旧的沥青路也渐渐地被淘汰了。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发展,我们的沥青技术也不再是“瘸腿”,更多的新型路面材料被不断投入到实际的使用中。
我国近几年也在慢慢对原来的沥青道路进行二次升级,此时就不必像以前那样“扎紧裤腰带”,而是可以选择更好的材料完善我们的道路。
情况复杂多变
有的人可能还有话说,日本好像很少会看到路面维修的问题,可是我们的路上好像三天两头就会看见有工人在修修补补,这又是为什么呢?
总结来说的话,原因主要就在于我国的幅员辽阔,人口和土地面积基数大。即便再小的问题,当乘以14亿人口、乘以960万平方公里,都会变成一个难题。
无可否认,日本的公路建造方法的确比我们坚固,他们改进技术后会在一层地基之上再加一个加固层,以此延长道路的寿命。
可日本的国土面积仅仅才37万平方公里,还没有我们部分省的面积大,若是我们也这么干,那再多的财力物力也经不起这么耗啊。
再说另一方面,因为地理和人口的限制原因,日本实际上人们大多出行依赖的还是火车和地铁,并且他们的重工业相对来说也并不发达,所以他们不仅私家车的使用率少,重型货车数量也少,道路损坏率自然也低了。
对比中国来说,我们正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路上公路运输的需求量大,几乎每个城市都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大型货运车。
此外,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根据统计的在使用的私家车数量,我们就远超于日本,所以我们对于路面的损耗高于日本也不足为其。
更何况,他们并不是没有损耗,而是将需要维修的路面标记了,晚上进行施工;而我们一般是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修缮,因此才出现了我们好像随时随地都在修路的错觉。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国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中国因为版图的跨度巨大,我们几乎拥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地形地貌,也涵括了从南到北几乎所有的气候情况,这从另一方面成为了我们布设交通网络的挑战。
所以我们修建沥青路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以保证路面的使用年限可以更长。
但是日本不一样,他们无论气候还是地形都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修路时全国上下按照统一标准建造就行了,不用考虑那么多。
结语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公路建设情况的确离一些发达国家还有段距离,但是近年来我国在公路建设,以及建设材料方面的研究都有了很大进步,在国际上也渐渐迎头赶上。
并且我国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道路的基础建设上面,我们追求的不是盲目的速度,而是需要针对自身国情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公路建设水平也将能够傲视国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