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托尼打算跟大家聊一个很重要,但是大家又经常忽视掉的数码 3C 配件,这玩意儿叫做充电头。
事情是这么回事儿,去年我们参加上海 MWC 展会的时候,发现只需要通过充电头就能分辨这是中国的媒体老师还是从外国来的。。。
比如这张非常直观的图,中间那两个头重脚轻,有一个甚至大的跟板砖一样的充电头,大概率就是日韩媒体老师在用。

而两边 “ 花里胡哨 ” 的 Pandaer 和红魔充电头,一眼中国媒体老师。。。
确实,托尼也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的各种各样的充电头开始多了起来,就连这么小的一个玩意儿也要卷外观、卷功能、卷价格。
这确实跟大家的出行需求增加有关,需要带一个更方便好用的充电头来充电,大家肯定希望这玩意儿越方便携带越好。
另一个就是现在大家的数码产品越来越多了,手机、平板、手表、电脑甚至是电动牙刷,几个 USB 口分分钟给你插满,自然就需要一个功率又大插口又多的充电头。

以及, iPhone 现在不给充电头了,得自己买。。。
这几样原因加起来,促成了国内充电头市场一片繁荣的景象。
比如同事手里这个红魔氮化镓充电头, 120W 大功率加上 4 接口,还有变形金刚联名外观,从里到外都堪称豪华。

但国外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充电头不仅贵的要死,功率也小得可怜。。。
比如我随便从亚马逊一搜,出来的第一个毫无设计的 4 口充电头,总功率居然只有惊人的 24W 。。。

你来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 TM 的优质性能?

托尼不知道这个充电头是哪里的品牌,但是说一句美国数码爱好者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应该不过分。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国外的充电头又大又丑充电又慢,充电功率就不能做大点,或者把充电头做小点吗?是歪果仁不喜欢用好的充电头吗?
嗯。。。是,也不是。
在座的各位可能会想不到,要真想把充电头这事儿讲清楚,还得从两部分说起,一个是市场策略,另一个是历史遗留问题。。。
差友们可以简单想想,你会发现充电功率提上去的,基本都是国产品牌,而国外品牌的手机充电功率,都低的离谱。

大伙如果已经记不清国外还有哪些手机品牌了,托尼可以简单帮大伙捋捋。
首先果果大家肯定知道吧?但 iPhone 15 PRo Max 的充电速度实测最高也就 25W 左右,甚至只有国产手机的零头。。。

另一位卧龙凤雏三星呢,他家的 Galaxy S24 充电功率也只有 25W ,而 S24+ 和 S24 Ultra 倒还说得过去,有 45W 。

其实说完这两家巨头,就可以概括出世界上很多人使用的手机充电功率有多低了。。。
而且好巧不巧,这二位偏偏是世界上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前二的品牌,俩牌子加一起占了全球 43% 的份额。。。

这两个品牌,又正好是海外市场销量的主力军。
到时候别的牌子一看,这俩老大哥都不做快充,那我还做个什么劲儿啊?
除了果果和星星,海外还有一些对咱们来说比较小众的品牌,比如杂牌手机索尼 XPEria 1 V 的充电功率就只有 33W 。

谷歌自家的 Pixel 8 Pro 嘛,也就 30W 。

至于 Nothing Phone(2) ,倒是给了一个 45W 的充电功率,这在外国品牌里已经算快的了。。。

所以这么一看,外国手机品牌充电功率普遍都很小,确实是真的。
怎么说呢,咱们国内的手机 80W 充电都能被人吐槽成缺点,结果国外 45W 都算很快的了,主打一个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
但也有一个不算反例的反例,自从摩托罗拉被联想收编之后,他的配置也跟着开始内卷,比如 moto X40 的充电功率直接冲到 125W ,主打一个入乡随俗。。。

但整体看下来,这些外国牌子就跟说好了一样,充电功率都不算大。
就好像不是大家不做快充,而是快充这个东西压根就没出现过,不知道是我们被架空了,还是我们架空了国外。。。
关于这种情况,网上还有一种说法是国外生活节奏慢,不需要快充,不像我们要一早上起床就得插上充电器把手机充满啥的。
对于这种说法,我只能说你是不是 《 意林 》 看多了。。。
这就跟为啥外国地铁人们都在看书一样,不是因为人家爱看书,是因为地铁没信号不能玩手机。。。
等快充有一天在外国传开了,你看他们用不用就完事儿了。
至于另一个原因嘛,就是历史遗留问题了,这事儿甚至得从爱迪生刚发明直流电那个年代讲起。。。
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爱迪生发明直流电之后,世界上第一座中央发电厂在纽约闪亮登场,里面装了 3 台 110V 直流发电机。

随之而来的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利坚上上下下都铺上了电线,电灯等照明设备走进了千家万户。
但在这之后,美国人突然发现,想要通过提高电压来提高电力传输的效率,比如把当时的 110V 提到 220V,却有点困难了。。。
因为政府这时已经把 110V 线路铺了个七七八八,老百姓们买的家用电器,也都是 110V 来的,现在想改成 220V ,你这让大家很难办啊。。。
所以一来二去,美国就把这 110V 电压给流传下来了。
结果万万没想到,一百多年前定下来的规矩,居然会影响到智能手机时代的充电速度。。。
这里呢,就不得不有请我们的受害者一加登场了。
当年一加 10 Pro 发布的时候搭载了 80W SUPERVOOC 闪充,而作为为数不多能在美国发售的国产手机,国外数码爱好者也很期待。

结果美国那边拿到手机充上电,发现事情不对劲儿了。。。
不是,哥们儿,你这手机充电功率怎么只有 65W 啊。。。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一加的 80W SUPERVOOC 闪充不支持 110V 或者 120V 交流电。

唉,我堂堂 “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 的绿厂,啥时候受过这委屈。。。
当然,也不一定所有充电器都是这样。
我们专门问了一下闪极的人,他们说一般充电头只要是宽幅电压,比如上面标着 100V-240V 之类的,那么在其他国家也是可以跑满的。
不过在充电头网专门做的 110V 环境下的测试中,有些充电器的功率也会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低电压还会让充电头设计起来更麻烦,也可能间接地导致了充电头变丑。。
比如我手头这个闪极 100W 充电头米家蓝牙版 ,因为蓝牙芯片的电压适应比较复杂,所以这颗充电头的适用功率就调整到了 180V-240V 。

结果就会导致我拿它到美国或者日本用的时候,只能输出 50W 的功率。。。
而它的非蓝牙标准版,适应电压就是宽幅的 100V-240V ,就没有这个 “ 功率砍半 ” 的问题。
如果又想带蓝牙又想做全球电压的话,就要修改很多电路,但这样的话,到时候电压不是问题,体积又跟着上去了。。。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由于插座标准等原因,也影响到了插头的颜值,让体积 “ 居高不下 ” 。
说的就是英国和一系列英联邦等国家,我从来没见过那么老大的充电头。。。

托尼之前有一次去新加坡,也是提前买好了转接头,然后就出现了 “ 头上加头 ” 的叠罗汉画面。。。

这个主要也是用电规范不同,英国这种设计有点奇葩的插头也叫做 Type-G 或者 BS 1363 插头,这种三插头中,最上面的叫做地线,下面那俩叫做零线和火线。

而英国这种插头,地线要比零线和火线长一截,也就是说,在火线和零线接入之前,地线就已经接好了。
这样就算电器漏电了,电流也会先走地线,不会让人过电。
而且英国插头的四周面积也更大,手更不容易碰到插销,确实是相对更加安全。
那么代价嘛,就是这种又大又丑又笨重的充电头了。。。
所以这么一圈下来,本来国外的厂商就没有做快充的打算,也不知道是不是约好了,你不做那我也不做了,主打一个摆烂。
再加上一些国家的电压和插头规格也不一样,所以要想达成世界充电头大统一,人人都能用上小巧漂亮充电快的充电头,实现充电自由,目前看来基本不可能做到。。。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咱们的国产品牌能积极出海,让更多人用上好看又好用的充电头吧。
反正,下次出差,托尼已经打算带上办公室最酷炫的充电头给老外们开开眼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