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上海滩的国产人形机器人  第1张

“十八金刚”,集体亮相

体感40度的火炉上海,无法阻止人们探索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热情。

科技行业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吵了一整年,让真实版的“百模大战”不再能引起观众的稀奇。然而,在体感更有趣的机器人展台前,充满了好奇心。

在今年的WAIC开幕式上,国产人形机器人“十八金刚”集体亮相,动作统一向观众问好。其中,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建立了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和地方中心”)开发的全尺寸开源公版机——“青龙”作为阵列领导,在本次会议上首次亮相。

占领上海滩的国产人形机器人  第2张

(图源/市界)

其他机器人来自14家公司,如达达、复旦大学、傅利叶、杭州宇树科技、开普勒、钛虎、星动时代、智源等。机器人可以通过软硬件同时挥手和拳击来解耦。在今年的WAIC上,整个智能终端展区有42个智能机器人,其中22个是人形机器人。

类似于去年,最拥挤的展位还在特斯拉。Optimus二代玻璃展柜,这是第一次在WAIC正式亮相,仍然被长枪短枪的镜头包围着。

从整体展会来看,大部分展览机器人都类似于“安装在柜子里的Optimus”,不能随意走动。然而,与去年相比,移动和成型的国产双脚机器人数量明显增加——尽管大多数机器人被圈在一个小区域,并定期定点进行显示动作,如原地“踏步”、摆动双腿、叠衣服等。

一个机器人展台的工作人员向一个机器人展台的工作人员走来,“全场可以稳定、独立地行走。「市界」感觉整个行业还处于早期状态。“隔壁早上一转身就摔倒了。像这样不确定不会‘翻车’的人不敢让步。先放出来给大家看看。”

另一家初创机器人企业向「市界」他说,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安全的“底盘”机器人,而不是一个更贴近人形的“双脚”机器人,这是出于实用场景的考虑。“在特斯拉最新的展览视频中,Optimus只需要上半身抓鸡蛋和叠衣服,但下半身不需要。”

现场展示了“机器人”舞蹈的人形机器人头部公司达达的工作人员告诉「市界」,目前,这种双手轮机器人的销售市场仍然是TO,如文化旅游、展厅和大学研究。 B场景。本次展出的人形双脚机器人XR4小紫,乘坐大型RobotGPT,首批限量100台的XR4在会议期间开始预售,售价39.9万元起。

双脚机器人,卡在数据关卡上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一个成本高、落地难、应用场景少的存在。作为中国的四足机器人企业,应用市场大多针对复杂危险的工业领域,用于“替代”。

当小米推出“铁大”时,曾经有一位专注于四足机器人的企业创始人。「市界」评价,现在的“人形”大多是噱头,是技术能力的集中体现,“(机器人)跑起来,然后呢?”

然而,随着近两年大模型领域的技术突破,行业看到了人形机器人真正推广的潜力——身体智能也被认为是AGI最值得探索的方式。

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的前景非常乐观,认为它的潜力被低估了,并自信地预测,Optimus将在未来占特斯拉长期价值的大部分,甚至比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更重要。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达到数百亿。

根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7.6亿元,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将占全球总量的32.7%,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

然而,在“具身智能”的火热概念下,却是人形机器人面临的现实难题。

占领上海滩的国产人形机器人  第3张

(图源/市界)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人形机器人与智能发展论坛”上,许多与会专家提到,数据是人形机器人未来的灵魂。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数据是整个行业最大的痛点。

大语言模型仍然可以从大量的互联网信息中洗涤数据,训练迭代。然而,没有深入工业场景的数据积累,“前所未有”的人形机器人缺乏实现技术突破的条件。

但是要真正实现具身智能,就必须让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在不同的场景中积累应对方法,拥有“经验与知识”。

所以,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创造和构建机器人专属的“训练场”。

今年5月,国地中心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第一个公共平台。依托该平台,可以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养、平台支撑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加快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的研发。

6月,该中心成立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预计总额超过100亿元,首期为20亿元。目前,国地中心正在浦东建设一个可容纳100个人形机器人进行智能训练的训练场,11月将完成一期建设;预计到2027年,训练场将扩大到可容纳1000个人形机器人训练。

那为什么要做“人形”呢?

清华大学苏航研究员在论坛上分享,从关注“特殊场景解决具体问题”(灵活性)到强调泛化,行业主要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机器人的泛化性可以足够好,一个机器人可以做十个场景和一百个场景,可以实现大规模场景和大规模效应,可以大规模生产,机器人的成本可以降低到BOM成本。”

“目前,机器人的成本非常高。如果能提高泛化性,达到临界点,将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人形机器人行业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我觉得数据驱动的泛化性是AI的核心。”苏航说。

他提到,目前实验室收集的所有人形机器人数据,包括各种AI操作的数据,都可以在全网获取,至少比真正的泛化差2。~三个数量级。即使GPT3.5的水平也差2个。~三个数量级。因此,“建立数据集和训练场非常有价值。个人觉得很难。如何结合真实数据和模拟数据来做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

苏航说:“人形的目的不是模仿人,做人形的目的必须达到超越人类智能的目的,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但是,在实现最终目标之前,人形机器人需要整个行业的“合力”,才能进入实际的落地场景,解决复杂的现实场景,形成生产力。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银河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王鹤表示,为了让机器人了解世界,需要一个“表达时间、空间和物理定律的细粒度”的世界模型。然而,“这不是任何软件平台或任何智能模型都能做到的。”

也就是说,人形机器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从简单的“叠衣服”展示到成为千家万户的家务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认为自己“乐观”,预测明年年底前,世界上会出现“比人跑得快”的人形机器人。“比如我觉得100米跑进10秒是很有可能的。包括一些体操,人形机器人(进步)在体育和文化表演上比做家务更容易、更快。”

作者 | 赵子坤

报道 | 陈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