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位记者在贵州省桐梓县天门河发电站采访时,发现了两件“古董”。
这种发电机是美国制造的,只看到发电机全身黑暗,全身透露着“沧桑”,没想到它还在工作。
现在,18年过去了,这两台发电机还在机房里正常发电,就像两座巍然不动的“小巨山”和“嗡嗡”的运转声,向人们倾诉着辉煌的历史。...
天门河水电站现状
时光飞逝,那一年的发电设备早已过时,但是这两台"老古董"但是仍然发挥着作用。
得知这一消息后,其制造商通用公司甚至主动提供了500万美元的高价,希望将其作为自己产品质量的宣传回收。
但是当地政府坚决拒绝了这一要求,因为这两台发电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机械设备,它们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价值。
地理位置及天门河水电站背景
天门河水电站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境内的一个洞穴中。这儿山清水秀,洞穴广阔,水力资源丰富。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这里地处偏僻,地形隐蔽,成为一个理想的隐蔽工作场所。
那时,在日军的轰炸下,全国许多地方的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电力供应形势陷入困境。
在人迹罕至的贵州山区,有取之不尽的水能。如何利用这一资源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国民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抗战时期电源匮乏,在此利用水力发电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电力危机,因为日军对城市地区的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
军工生产和一线通信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下不能正常进行,这给抗战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在贵州这个山区发现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并决定在这里建设水力发电站。
一九三九年,在政府兵工总署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一项利用天门河水能发电的计划应运而生。
当时国民政府虽然财力有限,但还是从美国通用公司和勒费尔公司购买了两台发电机和水轮机,为发电站的建设做准备。
这类发电设备要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经历了许多困难才被运往贵州,可谓燃眉之急。
天门河水电站的功绩
天门河水电站终于在1945年5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克服了许多困难。它不仅为41兵工厂提供了电力动能,也为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天门河水电站电力供应的不断增加,41兵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为前线输送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
同时,电力供应也使周边地区的民用设施重新运行,极大地缓解了战时的能源短缺。
天门河水电站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支撑当年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能源。
战争结束后的坎坷进程
虽然天门河水电站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它的命运在战后仍然经历了一段坎坷的旅程。随着国民党的失败,他们曾经试图摧毁这个水电站,以防止它落入共产党手中。
这个代表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水电站,如果不是当地工人的顽强反抗,恐怕就会消失。
直到1949年,天门河水电站才被移交当地政府管理。
然而,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资金维护,水电站很快停止运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它几次濒临报废,只有在一些热心人的帮助下,它才能度过许多危机。
天门河水电站的意义
虽然天门河水电站曾几次陷入困境,但它仍然存活下来,成为中国第一个地处洞穴的水电站。
这个电站不仅见证了那个辉煌的岁月,而且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现在,天门河水电站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个珍贵的革命遗产。
当地政府甚至把它变成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80多年前从美国引进的两台发电机也因其独特的渊源而备受期待。
不只是天门河发电站,桐梓县还有一个独特的历史景点——小西湖。
曾经是张学良及其下属被国民党政府软禁的地方,见证了一段浓缩的历史。
小西湖位于桐梓县西北5公里左右的深山区,环境宁静,风景宜人。这里原本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后来因为一个热心人的发起,被改造成了一个景点。
走进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砖木结构的小院子,这是张学良当年被软禁的居住地。
这个小院子虽然简陋,但是布置得井井有条,可见当年军阀也过着一些规矩的生活。
沿着小路往前走,是一个小小的人工湖,清澈的湖水倒映着海峡两岸的树影,这就是小西湖的由来。据说张学良经常在这里钓鱼娱乐,暂时忘记了被困在监狱里的悲伤。
除小院和湖泊外,景区内还有一些其它设施,如张学良手书的匾额、纪念碑等,都在向游客讲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虽然小西湖景区规模不大,但它见证的历史令人难忘。它就像一面镜子,投射着动荡时代的影子,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生动的人物和事件。
走进小西湖,就是走进历史的洪流,体会先辈们所经历的沧桑与不屈。
这两个景点的存在凝聚了无数革命先驱的心血和梦想。它不仅是中国水电事业发展的缩影,也是不朽的精神旗帜。
我们有责任珍惜和保护这个珍贵的历史遗产,让它永远讲述那些史诗般的岁月。
在这片祖国的土地上,有多少珍宝遗物闪耀着民族智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一一探索和缅怀。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吸收力量,继续前进,前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