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湿地生态研究站(以下简称若尔盖站)于2024年7月26日在红色草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全面投入使用。
作为我国高寒湿地的主要分布区域,若尔盖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它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湿地服务功能减弱的挑战。该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技术研发相对较弱,因为长期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监测。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需求和世界湿地生态发展趋势的指导下,若尔盖站将积极开展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使用的监测、研究和实验示范工作,采用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方法。
若尔盖站全面投入使用是国家野外站建设中高寒湿地生态研究的重要里程碑。若尔盖站建设改善了我国高寒湿地缺乏长期定位监测和研究的现状,增强了该地区系统的科学研究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通过科学研究、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若尔盖站为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和技术保障。若尔盖站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在国际湿地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有助于我国在全球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全面投入使用的若尔盖站将致力于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研究和可持续使用试验示范,通过跨学科、跨部门、紧密国际合作,以国家生态安全和全球湿地生态发展需求为导向,为我国湿地研究和保护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全球湿地保护提供科研探索和技术支持。
若尔盖站站长高永恒表示,未来若尔盖站将充分发挥野外站的平台优势,努力成为湿地生物多样化保护、生态系统流程、区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科技服务平台,为中国生态安全和湿地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它背景介绍
我国建设高水平高寒湿地生态研究站,助力高寒湿地生态全方位保护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的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湿地生态研究站(以下简称“若尔盖站”),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是“中国高寒区地表流程与环境观测研究网络”的重要成员。若尔盖站系统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过程、区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以保护和恢复高寒湿地为目标,为我国生态安全和湿地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研究体系方面,若尔盖站主要包括湿地和草原生态元素观测研究、高寒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湿地和草原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若尔盖站实现了从观察、研究到应用的全方位湿地生态研究体系,通过构建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平台,构建了高寒生态系统和全球变化研究平台,以及湿地草原退化和恢复研究平台。
从2017年开始,若尔盖站布局为“一站三点”,科研用地450多亩,园区占地30亩,综合建筑3500平方米,配备完善的野外试验样地和辅助设施。多样化的交通工具保证了长距离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的顺利进行。完整的野外观测设施为高精度数据监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的五年里,若尔盖站共承担了40多个科研项目,发表了90多篇SCI论文,获得了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教育科学奖项1个,培养了30多名博士研究生,接待了300多名国内外研究人员,并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克罗地亚和国际山地中心等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