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作家:阿力米热
低空经济的火爆趋势仍在继续。
低空经济作为一个强势崛起的新兴产业,今年被反复提及,各省市争相出钱、出地、出政策,抢占万亿海滩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将低空经济相关内容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仅7月份以来,包括广东、上海、杭州在内的许多地方就发布了相关文件,以促进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各地都在争夺这条新赛道,抢滩“低空蓝海”?根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将达到3.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8%,成为新的经济支柱。
那么,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能否复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功之路呢?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突破和解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时代周刊》记者采访了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
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图源:受访者提供)
“低空蓝海”在各地抢滩
时代周刊:当人们讨论低空经济时,他们都在谈论哪些领域?有人认为,低空经济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功路径。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杨金才:低空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人机和无人机飞行的经济。业内普遍认为,低空经济主要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飞机为主,以载人、载货等场景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
在这里,我认为更具体的说法是,低空经济的本质是真高1000米以下的85%无人机和15%的航行,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3000米空域产生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其经济形态涵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包括但不限于低空飞行、低空旅游、物流配送、农林植保、公共安全等多个行业和应用场景。
我个人认为,从发展逻辑来看,低空经济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功路径,两者都有相似之处,都是符合市场化发展的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共同的挑战,如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匹配、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需求需要挖掘等。
但是从发展路径来看,又各不相同。
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同,低空经济从地面延伸到低空域,从平面路网延伸到三维空间,具有产业链长、复杂的特点,涉及的领域和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多样。其次,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空域资源和政策支持,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则更多地依赖于电池技术和充电设施的突破。
最终,从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低空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增长速度非常巨大。
时代周刊:如何看待近期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低空经济的一系列布局?为什么要在这段时间内发展低空经济?它的经济效益是什么?
杨金才:低空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21年2月发布的国家规划中,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发展交通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明确了其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响应。目前,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将“低空经济”相关内容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此外,10多个省份相继发布了与低空经济相关的行动计划或征求意见稿。
这些政策的及时发布和实施,不仅增强了对低空经济发展的意识,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和行动指南,促使地方政府争夺海滩的“低空蓝海”,争夺低空经济的“第一城市”。
据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有7万多家企业经营无人机业务,200多家企业完全具备整机R&D、制造和生产能力。智能制造、低空飞行、低空服务等其他经济形式的无人机运营企业超过1.9万家,无人机产值高达1520亿元。
可以看出,以无人机为主导的低空经济产业正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我认为是时候让2024年的低空经济火起来了。
无人机主要指民用无人机,在这短短的20年里全面开花,尤其是在疫情的三年时间里。据协会统计,无人机产值增速超过30%,各行各业都可以看到无人机拓宽了应用场景,创新了服务模式。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行都有无人机。
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宽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低空经济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从传统的农林牧渔作业、航拍摄影,到城市空中交通、物流配送等新兴领域,不断产生新的发展机遇。
无人机喷洒农药。(图源:图虫创意)
高海拔的地方需求或者更迫切
时代周刊:发展低空经济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应用场景?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哪些省份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更有优势,哪些省份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什么呢?
杨金才:目前,四川、重庆、上海、广东、河北、辽宁、陕西等地都布局了低空经济,主要发展区域。这些地区依托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广东深圳、四川成都等地已形成无人机产业集群,这些集群聚集了众多优秀的无人机企业,促进了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上海、重庆等地也在低空经济领域积极布局,通过引进和培育优秀企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
在关键发展节点上,地方政府出台了促进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政策。例如,一些地区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建立了低空经济示范区,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一些企业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促进了低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自然,一些省份在推进低空经济方面确实很困难。
例如,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限制,一些内陆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配套设施、技术人才储备等方面相对滞后。,低空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一些西部地区空域资源广阔,地理环境独特,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的限制,低空经济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
《时代周刊》:“垂直高度在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到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域”是否意味着海拔较高的地方发展低空经济的空间会相对较小?
杨金才:垂直高度在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到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域,并不意味着海拔较高的地方发展低空经济的空间较小。这种描述主要关注空域的垂直高度范围,与海拔没有直接关系。
首先,低空经济的定义是指在一定垂直高度的低空空域内,开展载人、载货等多场景的低空飞行活动,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这个定义中的垂直高度范围是根据实际需要和安全管理等因素确定的,与具体的地理位置或海拔没有直接关系。
其次,从低空经济的实际应用场景来看,它涵盖了农业植保、电力检查、物流运输、旅游等多个领域。这些应用场景在高海拔地区也有需求,甚至在一些特定领域,如高山救援、气象监测等。,高海拔地区可能更迫切地需要低空经济。
只要产品和应用场景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条件,高海拔地区也能发展低空经济,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例如,在恶劣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环境下,可以通过改善无人驾驶飞机的性能、提高飞行员的技能水平、加强空域管理等方式,确保高海拔地区低空经济的安全有效运行。
仍然面临着一些痛点和难点
时代周刊: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低空经济有哪些细分领域备受关注?同时,现在很多大学都开设了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看待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就业方向?
杨金才:“低空”,我想 “文旅”“低空” 物流“低空” “应急”等多种应用场景是目前国内低空经济发展的热门赛道。以物流配送为例。据国家邮政局统计,中国快递包裹业务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以无人机为主的低空物流需求增长了18%以上。未来几年,中国每天的快递量将达到10亿件,顺丰快递、JD.COM、美团对无人机的需求将达到数百万架。可以看出,相应的飞行员培训将衍生出一个巨大的市场。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也促进了一系列新兴职业在新经济形态的孕育中诞生。目前单纯无人机飞行员的差距在100万左右,那些新兴的职业趋势也反映了低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专业化。比如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开设,就是顺应市场发展的结果。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涉及无人机飞行操作、无人机R&D制造、无人机应用服务等诸多实践课程。毕业生不仅可以选择从事无人机维修、维修、培训等技术支持,还可以从事无人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在低空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其就业方向多样广阔,发展前景非常好。
无人机用于运输包裹,在城市中飞行。(图源:图虫创意)
时代周刊:从全球来看,中国的低空经济发展处于什么阶段?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还有哪些问题和困难需要突破和解决?
杨金才:低空经济是中国近年来提出的概念。目前,中国的低空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从全球来看,中国的低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就市场规模而言,中国民航局表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3.5万亿元。这个数字显示了我国低空经济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快速发展趋势。
就技术创新而言,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机)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装备之一,具有经济、环保、无污染、噪音低等诸多优点。比如广州亿航成功拿到三证,上海峰飞也拿到了世界第二证,很多企业成功尝试了eVTOL的载人飞行,商业化进程可期。
专利方面,以世界无人机之都深圳为例。目前深圳低空经济产业整体发展趋势良好,全球专利布局超过14000件,海外布局超过1/3,有效专利占比超过34%。这也反映出深圳低空经济产业专利技术水平较高。
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也面临着制约其发展空域管理等一些痛点和难点。基于安全考虑,围绕低空域的改革和放开,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城市低空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传统的空域管理服务于军事需求。此外,中国的低空飞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应急机制,这也给城市的低空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在这方面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去年12月21日,国家空管委正式发布《国家空域基本分类方法》,将空域划分为A,根据飞机飞行规则和性能要求、空域环境、空管服务内容等因素。、B、C、D、E、G、W等7类,其中,A、B、C、D、E类为控制空域,G、W类是非控制空域。
尤其是新增加的G、W类空域,为无人驾驶飞机飞行提供了法律支持。
随着《无人驾驶飞机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和《民用无人驾驶飞机运行安全管理规则》的正式实施,将陆续制定和实施相关更详细的政策法规。
具体来说,我认为这些主要方面将得到补充。一是完善低空域规划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空域资源,满足各类航空活动,提高空域利用效率。二是加强空中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机制,一方面积极维护空域秩序,另一方面严厉打击非法飞行活动。
然后,完善低空飞行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清晰、高效、便捷、协调的运行机制。最后,要加强宣传和实施,对企业和市民的差异化飞行需求进行指导和教育。
发表评论